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41家,实际使用外资276.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4.2%和21%。尽管今年前3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一度出现降幅逐月收窄现象,但到4月份,月度实际使用外资降幅再度回升到22.5%。
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7个月下降,这也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吸收外资首次全面下降。
对此,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依然存在吗?
实现恢复性增长有难度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面临严峻的形势”,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谈及此问题时坦言,“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吸收外资情况短期内实现恢复性增长有一定难度。”
该负责人分析表示,外部环境变化是导致我国吸收外资下降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大幅缩减。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能力下降,投资意愿也明显减弱。据调查,目前全球拟增加投资额超过30%的跨国公司比例从2007年的32%下降为21%,拟减少投资的企业比例由10%上升为16%。由于许多新投资项目被暂时搁置或取消,2009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下降30%至40%。
另一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不少国家进一步放宽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我国吸收外资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
此外,为保住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发达国家重视实体经济回升,采取财税等措施吸引跨国公司资金回流,对外转移制造业进程将放缓。同时,跨国公司为了度过危机,大幅重组其全球投资,导致国际资本将更多地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将相应减少,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制造业投资甚至会撤离,国际资本流向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仍最具投资吸引力
该负责人也表示,尽管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我国吸收外资面临暂时的困难,但只要应对得当,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仍有可能化“危”为“机”。
“中国最重要的特点是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庞大市场规模,有比较好的消费增长,这都会给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以正面的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
近期有关国际组织和外国商会的调查表明,从长期来看,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与中国的投资合作。联合国贸发会议所做的《2009-2011世界投资前景调查》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中国美国商会最近宣布,在接受其调查的美国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对今后5年在中国的业务前景表示乐观;73%的企业将扩大在华投资。
专家分析表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不断释放。为应对金融危机相继出台的扩大国内需求、保持金融稳定、推动产业振兴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也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因此不排除2009年新批外资项目和规模走出一条“前降后升”的曲线。
为吸引外资创造更好条件
“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姚坚表示,“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规模,保持外商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克服当前困难、稳定出口、促进就业、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在当前背景下,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外商投资。“支持外商投资不仅是支持投资和贸易的增长,最重要的是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支持中国的就业,支持中国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的现代化,也是我们现代化过程的一个部分。”他说。
据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认真研究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外商投资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和规范高效的行政环境。
其一,继续推进外商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推进投资便利化。
其二,加强产业引导,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
其三,促进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优化外资的区域结构。完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吸收外资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扩大沿边开放的政策措施。
此外,还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服务,研究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引导优质外商投资企业适时在境内上市,缓解资金压力;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便利,等等。
“当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的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国内消费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提振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我国吸收外资也将保持稳定增长。”姚坚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