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直通车晨报》5月25日文章,原题:我的名字是欢,但请叫我史蒂夫
来自得克萨斯州的众议员贝蒂·布朗最近提出,亚裔美国人的名字太难发音,为什么美籍华人不能为了认同感给自己取个让美国人容易发音的名字?
显而易见,布朗女士有点不知所云,其实她不该在美国,而应该去中国推广自己的计划!
一年以前我从美国来到上海工作,觉得自己的(中文)名字终于“名正言顺”了。然而每当我作自我介绍时,人们却投来诧异的眼光。“你难道没英文名字吗?”公司人事经理将信将疑地问,“你最好有个英文名字。”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公司副总裁、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直管我叫“史蒂夫(Steve)”。我所在公司有90%的员工是中国公民,他们几乎人人有个英文名字。
为何中国人要取英文名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博士生劳里·杜森进行的一项调查认为,随着外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往往掌握不了中文名字的发音,发出的音总是怪怪的,这令中国人难以容忍,于是许多中国人索性给自己取个英文名字。
在中国,虽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人们为自己取起西方名字来却潇洒自如,没人觉得这是卑躬屈膝,反而认为是服务于祖国的需要。从前的爱国主义意味着自我牺牲,如今却成为一种经济活动,为外国公司工作是为了建设祖国,取个英文名字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就像“文革”时起“爱国”、“卫东”之类的时兴名字一样。目前只有大城市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起外国名字,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里的父母们也热衷于给孩子们起个洋名儿。
在美国,人们往往将名字和身份联系起来,而身份的概念在中国就模糊多了。我还没决定是否要给自己起个洋名儿。我是美籍华人,这个身份已经足够了。
几天以前,我问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籍华人朋友郑宇,为什么不取个洋名字。他说:“我喜欢我的名字,如果让我换一个,会感觉怪怪的”。(作者徐欢(Huan Hsu),史晓帆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