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欧洲观察家》网站3月3日文章,原题:金融危机下,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
在经济低迷时期,发展中国家大量购入德国宝马令人不可思议,但中国确实已和德国签下价值1400万美元的订单,也和西班牙、英国签订巨额协议。
作为中国的善意表示,这当然非常重要。首先,中国运用雄厚的外汇储备赴欧采购之举将避免欧洲的贸易保护情绪。而欧洲的市场行情趋弱同样为中国获得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创造了机会。北京当局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化危机为良机,拉动经济长期增长。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没有屈服。北京当局在拉动内需的同时,又抓住当前全球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致力扩大本国经济的海外影响力。今年会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如果中国这种两手抓的方式能够成功,全球力量平衡无疑会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扶弱者以救强者”似乎成为北京应对当下危机的一剂良方。新一轮基建项目不仅能够吸纳下岗工人,也让企业有了开拓中国市场被遗忘角落的机会,而农民也将得到更多粮食补贴。中国政府在增加社会投资的同时降低了增值税,这减少了民众储蓄,让他们购买更多国货。
当外国资本撤出中国金融领域时,中国政府注资市场,采取一系列措施助力经济发展。通过综合运用凯恩斯理论、共产主义思想以及资本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成分,“和谐社会”的建设获得较快发展。虽然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守势,但中国在海外市场却极力追求经济冲锋。尽管面临内部挑战,但中国非常清楚,目前正是确保长期利益的时候。
中国因此继续选择买入知名外资企业。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上涨35%。虽然在过去几个月,中国的投资热情暂时冷了下来,但投资者主要是在等待采购良机。同时,中国正在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采购力度。当西方企业缺乏能力投资新的矿产项目时,他们的中国竞争者开始利用资金购买战略储备。这不仅能够确保中国的资源供应,也会对未来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通过救助挣扎中的发展中国家,北京当局日渐提高了自身的历史影响力。中国领导人最近访问非洲时说,中国将为马里、塞内加尔等国提供大量经济援助。考虑到这是作为展现亲善友好和增强外交影响力的方式,那么中国的这种帮助当然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中国将会提升自己作为“友好巨人”的形象。如果北京当局不再购买美国国债,那么华盛顿的大规模救助方案将难以想象。在这一方面,中国正在教盖特纳和希拉里等批评中国的人该如何“守口”。在布鲁塞尔,在这个时候,甚至没有人想起在互惠和更加公平的贸易政策方面给中国上课。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已变成重商主义者。美国和欧盟的姿态表明,中国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正在变成一颗难以击碎的坚果。
与多数欧洲国家的保守政策不同,中国不是竭力维持现状,而是正在利用当下危机做得更多更好。这是对北京的巨大考验。目前尚不确定中国是否能够平稳地实现目标。但如果中国成功,那么犹豫不决的欧洲将会重新觉醒,但那时世界经济秩序已经发生转变,这也是中国成功、欧洲失败的后果。(作者是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院主任霍尔斯拉格,林森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