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雅加达邮报》2008年10月6日文章:孤独的中国人(作者:Jeremy Wagstaff)
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的虚拟社交开始取代了现实中的社交生活?
看看中国吧,这是一个此类现象较为突出的国家,所以我们以它为例子。
最近一期的《互联网之旅》杂志(Web in Travel)刊文称,目前的中国独子家庭共有两代人,按百事国际的市场主管Harry Hui的说法:“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一群人。”
当然,他说这席话的时候当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市场人员都喜欢孤独的人(比如可以卖给他们巧克力,或者是其他可口方便的食物)。但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虚拟社会如何给年轻人以安全感以及其让人沉迷其中内在蕴含的原理。
Hui是这样看待执迷于网络中的新一代:“这些‘80’后人数约有4.7亿,他们的世界和常人不太相同。他们都是被祖父母、外公外婆带大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80’后通常生活在单一家族中,受到三代人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性格。”
Hui描绘了这样一副图景:“Friendster之类网络社交服务的使用者在中国会比在国外认识更多的网上朋友。”这些“80”后年轻人因为父母宠爱、亲兄弟姐妹的缺失,有些人甚至可能连表兄妹都没有。自然而然的,转移到社交网络上,他们只愿意通过上网来约见朋友。 “
如果以上推断都是真实的,那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毫无主见、判断力的年轻人没有通常意义上实实在在的朋友帮助下,是怎样在压力下苦苦前进的。
根据中国移动的一项调查,中国年轻一代中,对90%的人来说,手机的重要性开始超越男女恋人的地位。数据更证实了中国年轻人对网络技术的严重依赖。
技术是为了需要而生,社交圈子也应当地社会文化需要而产生的。你永远也不知道虚拟社交在类似中国的国家里,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一个国家的独生子女互相通婚,且他们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谁能保证技术的发展不会通过友谊、爱情和关系的演化,超越简单的技术定义,成为文化的支柱之一?
在中国,依赖网络、疏于现实生活社交的情况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这代人享受着手机带来的便捷,而缺乏像父辈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际关系。可能在‘80’后这代人中,社交网络有着与以后稍稍不同的含义:网络关系不仅仅是现实人际关系的延续,而且这种关系被网络不断创造和重新定义。这或许才是对中国孤独一代社交关系最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