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网10月1日文章,原题:中国世纪 本文译自9月26日的《消息报》,有删节。
21世纪是中国世纪。北京奥运会强调了这一点,吸引了众多至今仍认为中国是“睡狮”的人注意。很久以来,中国就不仅仅是“世界工厂”,这个国家也在一步步地落实内政和外交战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是如此平稳和富于连贯性,避免了剧烈动荡、对外冲突和不必要的风险。
欧洲殖民大国以及20世纪后半期取而代之的超级大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越来越多地倒向中国。近东和中东,包括北非,尤其突出。而另一些国家,首当其冲是俄罗斯,其举动遭到“国际社会”诟病,并因为同邻国关系恶化被贴上“帝国思维”标签;如果换成中国,结果将是大家的沉默。有可能这是对一个简单事实的认知结果:对这个国家无计可施,中国将不遗余力地维护国家利益,任何一个与中国发生冲突的世界大国,其经济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巨大。但这不能排除重要一点,即中国的精英力量理解世界舞台的游戏规则,并善于按照规则行事,这一点发挥了主要作用。中国遵守规则,同时不给对手指责中国、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借口。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伊拉克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俄罗斯代表在联合国大谈要投否决票的场合,中国通常弃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都有别于俄罗斯,不像俄罗斯那样沉浸于幻想和情绪化,寄希望于合作伙伴之间的君子协定。可能这是因为在几千年里,中国经历了所有能想象到的危机,学会了在低谷中保持平静心态,从容地把危机看成是不可避免、但可以克服的现象。(作者是俄罗斯近东研究所所长叶夫根尼·萨塔诺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