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业时报》3月15日文章,原题:西方对中国稀土政策的看法短视美国和欧洲曾热衷于抨击日本。如今,这两大强权开始对中国展开类似的猛烈攻击,原因不外乎人民币汇率和稀土政策等问题。然而,在这两个问题上,美欧都表现得短视和虚伪。
本文不准备谈论所谓的人民币低估的问题。但要指出,中国不愿破坏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不愿屈服于压力,像当年过于顺从的日本那样大幅重估本国货币汇率。中国这样做并无过错。
同样,北京意识到稀土的战略和商业价值,采取富有远见的政策,而别国却持短视(结果是有害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资本主义”表现比纯粹的市场资本主义出色。外界不应因此指责中国。
本周,美欧乃至日本联手挑战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为什么这些国家现在突然面临稀土短缺问题,或至少觉得易受中国中断供应的冲击?原因在于多年来他们自己忽视了对稀土的开采和冶炼。事实上,中国的行动迫使他们认识到,没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稀土的充分可靠供应,在战略和商业上是多么不明智。
替代供应确实存在,但需要时间和投资,而短视的美欧和日本不喜欢这样。他们想要中国继续大量、廉价地向世界供应稀土。特别是美国,总喜欢说,稀土价格(与人民币一样)应由市场力量决定。但一种初级产品的价格显然取决于供应和需求。若市场没能做到目光长远并为未来供应提前投资,那么当形势所迫、被迫认识到自己短视的代价或“成本”时,就没理由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