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11:09:15
  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中国台湾网

“碳汇族”环保举动屡碰尴尬 328万捐款造林900亩

时间:2011-07-15 15:07 来源:北京晚报

  碳汇造林

  老人汇款捐碳汇

  被银行善意拒绝

  家住通州区的胡女士是教育部的一位退休干部,前不久她和老伴一次性捐款1.5万元,成为北京市碳汇基金成立以来捐款最多的个人。在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胡女士一再嘱咐记者不要把她的名字登在报纸上,但是她却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向更多的人推广自己的环保理念。

  胡女士说,她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准备了,只是因为当时要捐款的数额较大,北京碳汇办那里打算把她的捐款放在没有种树的地方重新开辟一块林地,“按照他们当时的计算,每亩地需要3000块钱,我的一万五能够种五亩地的50年;后来他们告诉我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可以直接种树的荒山了,所以那笔钱将被用来改善现有森林,而改善的费用每亩地是1500元,这样就可以解决10亩地的改善种树需要。”因为家住通州,距离北京碳汇办较远,于是胡女士经过多次和碳汇办的电话沟通,终于定下了购买碳汇的最终用途。

  然而,当他们老两口满怀欣喜地前往银行汇款时却遇到了麻烦。银行的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任,看到胡女士已经70多岁了,还要给什么造林的项目汇款,而且数额较大,就询问胡女士:“您见过打算汇款的相关机构或者负责人员吗?”胡女士如实相告:“从来没有见过,只是通过很多次电话。”“那您要汇款的地方是做什么的?”胡女士只好又给他们讲了一下碳汇的大概意思,可能她表述的不够专业,也可能碳汇基金还没有那么知名,亦或许是那一个时期受骗上当的老年人比较多,尽管胡女士说尽了好话,银行方面还是善意拒绝了她的汇款要求。最终,老两口还是换了一家银行,取出了一万五千块钱的现金,然后从通州来到位于安贞桥附近的碳汇办,用交纳现金的方式完成了购买碳汇的流程。

共 6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