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李捷之子、台湾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荣誉教授、石景山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本京接受采访。(中国台湾网 李杰 摄)
追寻父辈足迹 遗憾又欣慰
回忆起父亲李捷,李本京说,1976年二姐回大陆见到了父亲,知道父亲身体不好,那时李本京在纽约教书,又当选了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我不愿因为我的关系给内地亲友、尤其是父亲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没有办法和我二姐一起回来。”谁料此后不久,父亲就离开人世,天人永隔,成了李本京永远的遗憾。
谈起父辈,李本京提到一件往事,可见李捷夫妇重情重义的品格。台湾著名作家亮轩(本名马国光),小时候曾经在李捷家里住过好几年,亮轩本人出版的书里也曾提到过此事。李本京说,亮轩很小时候父母分开,亮轩的父亲是地质学家马廷英,和李捷是好朋友,他们当时整天从事野外勘测工作,经常跑在深山老林里,都没法照顾小孩。“我父亲大男子主义,没征求我母亲同意,就直接告诉我母亲,到某某地方去接马廷英的儿子。我当时还小,和我母亲一起去,结果见到一个比我还小的哇哇哭的小朋友,他在我家一直住到抗战胜利,一毛钱没交。”李本京开玩笑地说,“亮轩也说我小时候老欺负他,我就拿小时候的照片给他看,让他看我为什么讨厌他,我当时那么瘦,因为好东西都被他吃掉了。”
李本京的父亲李捷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他们那一批18名毕业于北洋政府地质研究所的学生,在中国地质史上俗称“十八罗汉”。
和当时的很多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一样,李捷工作态度严谨,硕果累累,他最为人称赞的成就是在北京西郊发现了第四纪早期冰川擦痕,这在长江以北基岩面上尚属首次。在第4纪地质研究上有重要价值,被地质界誉为“揭开了亚洲地质史上光辉的一页”。后来,当地为此专门修建了“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此次李捷雕像就在该馆附近落成。
此外李捷还为中国地质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比如参与完成中国自测的第一幅详细区域地质图件、中国最早编制的大区域小比例尺地质图、我国学者最早完成的部分区域地址调查报告等。在新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上也作出过卓越贡献。文革期间,李捷随机关到宁夏“五七干校”,1977年病逝于银川市。
李本京表示,父亲学术上的认真,工作上的负责精神,是自己一生学习的榜样。“我读过他当年野外勘测的中英文报告,非常详尽、认真,作为读书人,我不如他。他写的笔记学术功力很高,达到这个境界是不容易的。我对他的感情,不仅是儿子对父亲的感情,也有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双重敬意。这次非常感谢北京市台办的各位同仁,让先父的铜像能够顺利落成,我父亲能得到社会认同,对他一生的努力有正面的评价,我非常感动。”
尽管年幼离乡,李本京依然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他说:台湾很多年纪大的人跟自己一样,思想方面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为光荣。近几年来,李本京经常来往于两岸,到学术单位作演讲,担任大陆高校的讲座教授,也曾多次参加海峡两岸举办的研讨会,并率领淡江大学的学生到大陆访问,介绍他们与大陆学术机构建立关系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位年近八旬的的学者,依然耕耘不掇,积极进取,为促进两岸交流、了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