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数千年以后,春节已不单单是平淡的传统节日,它和“回家”这个温暖的词汇融汇在一起,衍生出新的社会、文化价值。“过年回家”是一整年累积乡愁的释放,是被距离疏远了的亲情的回归,是中国人最美好共同记忆的一次次重现。马年春节期间,中国台湾网的记者、编辑,将用文字和图片与广大网友一起分享回家过年的亲身经历。温暖而艰难的春运、团圆温馨的年夜饭、忙碌而幸福的爸妈、重新集合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品味浓浓的年味。
东北特色的年夜饭。(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 摄)
中国台湾网1月31日牡丹江消息 以个人经验来讲,东北的除夕大概由三个部分组成:鞭炮,压岁钱,年夜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已经基本可以和“压岁钱”这一项永远告别了,而幸运的是还没到给压岁钱的时候。
放鞭炮是东北年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节目。孩子们自然是以此为乐,不炸个翻天覆地就不算过年。大人则也要守年俗,取鞭炮的好意头,除旧岁迎新春。
近年来,总有声音为环保而倡导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环保主义者总是真理和道义的“真正”捍卫者,站在其对立面则必然被指为谬误。但我个人认为,为了任何所谓科学的理由去破坏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切断传统得以继续传承的路径都是非常愚蠢的。
除夕夜的年夜饭大概是春节里仪式感最重的环节了,一家人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聚齐,包一样的饺子,吃一样的饭菜。
东北的年夜饭与其他地域基本大同小异,都是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不论人多人少都要凑上10来个菜,摆上满满一桌。以前日子还不富裕时,年夜饭有几个难得的肉菜,加上饺子就已经可以称得上丰盛。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菜品已经不是问题,大鱼大肉不在话下,进口的海鲜也能上到寻常百姓的餐桌。
东北的菜品比不上什么“四大菜系”,但年夜饭的讲究也是颇多。年夜饭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除夕当天的早饭也要有鱼,而且必须是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
东北最著名的“酸菜炖粉条”,意外的上不了年夜饭的饭桌。东北人的年夜饭道道讲究吉利,酸菜显然不是个上得了台面的菜名,没有什么好意头,自然也就被挤兑出了“年夜饭序列”。
东北的饺子也是颇多特色,饺子馅必须用韭菜,取长长久久之意。除了常规饺子外,还要包十来个元宝形态的饺子,在里面随机放上几枚硬币,能吃到的人自然是象征未来一年财富滚滚、好运连连。(中国台湾网记者 于斯文)
作者小资料:
于斯文 中国台湾网观点互动部副主编
性别:男
离家来京工作时间:3年半
家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回家总里程:1500公里
回家交通方式:飞机
回家过年感言:回家过年 和爱你的人在一起!
东北特色的年夜饭,大馅饺子必不可少。(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 摄)
[ 责任编辑:陈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