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徐博东: “幸福客家”的意义、内涵及实践路径初探

2011年06月23日 15:24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三、如何建设“幸福客家”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建设“幸福客家”呢?

  “幸福客家”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首先,客家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尽快确立以“幸福客家”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发展思路。把“幸福客家”作为推动客家地区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施政准则。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幸福客家”内涵的研究,构建“幸福客家”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其三,要把握好“经济发展”和“幸福指数”建设之间的关系。强调GNH发展取向,并不否认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否则,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陆客家地区发展经济的任务还很艰巨,构建“幸福客家”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在实践中二者必须结合起来。

  具体到梅州,应当如何推动“幸福客家”的建设呢?

  我觉得,梅州要建设“幸福客家”有三张牌一定要打好。

  第一,打好“客家文化牌”。胡总书记去年春节视察闽西时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对客家土楼“维护好、保护好和利用好”。梅州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这是梅州人民的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在贯彻落实胡总书记指示精神,维护、保护和利用客家文化方面理应做得更好。

  打好“客家文化牌”有下面三大好处:

  其一,可以提升梅州人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有助于人们克服现代化的负面影响,为人们提供精神皈依和心灵寄托,维持健康的心态。

  其二,客家文化是客家乡亲的根,把精神家园守护好,有利于增强梅州对海内外客家乡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其三,客家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有广泛的影响力。特色就是价值,特色就有市场,其所蕴藏的经济价值无可估量,梅州应当要开发出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知名品牌,做大做强。

  第二,打好“生态/文化旅游牌”。环境保护是GNH发展取向的一个重要内容。梅州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9.4﹪,我的家乡蕉岭县,更高达78.9﹪,是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其中,总面积仅有188平方公里的梅县境内,国家AAAA级景区就有4个,这在全国都属罕见。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梅州可以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等朝阳产业。这不仅能带动就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还不污染环境。备受旅游业界瞩目的“雁南飞现象”,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此外,还应当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闽西土楼早已蜚声海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但知道梅州围龙屋的,就连中国人都很少。其实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一点不亚于土楼,只是宣传不力,知名度不高,“藏在深山无人识”。不久前我的两个朋友说要去闽西看土楼,结果在我的鼓动下先到梅州来看围龙屋,她们转了两天,大为惊叹梅州居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客家民居建筑!但同时也对梅州围龙屋的维护不力和闽西土楼的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感到遗憾和惋惜。

  梅州还有另一个优势,就是历史名人众多,黄遵宪、丘逢甲、罗福星、谢晋元、叶剑英等等,围龙屋和历史名人的故居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旅游资源,要善加保护和利用。至于客家特色的饮食、服饰,以及客家山歌、汉剧、汉乐、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独具特色,要进一步挖掘、传承,使之发扬光大。到那时,梅州展现给世界各地旅游者的,就不是所谓“与世界接轨”的各种“洋玩意儿”,而是受到精心呵护的、原汁原味的客家本土文化资源。

  这几年,梅州的交通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即将建成的揭阳国际机场,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的贯通,将使梅州成为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了,旅游业肯定会相应地快速发展,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势必形成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具特色的“绿色休闲旅游走廊”和“客家文化旅游走廊”。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宣传梅州,提升梅州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认识梅州,喜欢梅州,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梅州来观光旅游,甚至投资兴业。

  第三,打好“两岸交流牌”。梅州作为“世界客都”,这是推动两岸交流最大的资源。客家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3﹪,是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国台办将“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基地”设在梅州,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它标志着中央对于梅州在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方面所起作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梅州把两岸客家交流这张牌打好了,将成为广东省对台交流的一个重要品牌,甚至在大陆整个对台交流的布局中都将会占据重要位置。现在福建的对台交流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如“海峡论坛”、“平潭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等等。广东在历史上与台湾的联结也很深,在大陆移民迁台的过程中,粤东地区是重要的迁徙地。台湾客家人中,超过1/3的是梅州籍。我的家乡蕉岭县,目前全县人口只有23万,而祖籍蕉岭的台胞却有46万。所以,梅州当仁不让的应当担负起推动两岸客家交流的排头兵角色。

  梅州人杰地灵,搞好对台交流还具有历史名人优势。前面提到的梅州籍的历史名人如黄遵宪、丘逢甲、罗福星、谢晋元、叶剑英等等,都与台湾有着很深的联系。总之,梅州在加强两岸精神和历史文化联结方面大有可为。 

  搞好对台客家交流,还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极大地提升梅州的知名度和能见度,吸引更多的观光客,使梅州的特色品牌更好的走出去,从而产生综合联动效应。

  另外,推动两岸客家交流,还能够吸取台湾一些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经验,如台湾在农村建设方面就比较成功,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台湾的社区管理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两岸的发展阶段不同,两岸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这对于促进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双赢是很有好处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历届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梅州人民发扬客家人的艰苦打拼精神,在建设“幸福客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我们所谈的其实是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更上一层楼的问题。

  建设“幸福客家”千头万绪,本人所论仅其万一,讲得不好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朋友、各位乡亲批评指正。(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徐博东)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