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姗姗
当酝酿了13年、承载了几代中国电影人梦想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开花结果,人们更期待着,这部法律从“纸上”落到“地上”,护航文化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11月7日,立冬。中国电影却迎来了发展的春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将于2017年3月1日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创作、摄制,电影发行、放映,电影产业支持、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它的通过意味着,电影产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而通过简政放权降低电影行业准入门槛、通过正向倡导为从业者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尤其是明确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这一系列重大利好,必定会为电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送来“春风”。
从2003年开始启动电影立法,到2015年10月30日首次将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到酝酿出台的三次审议,一部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见证了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决心和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电影全年票房还不足10亿元人民币。然而,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电影年票房已达390.48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变化尽管有价格因素,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电影更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比票房数字更振奋人心的,是整个电影产业的不断攀升。从改革前的电影院门可罗雀,到现在全国近4万块电影银幕、255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5万支农村电影放映队;从过去谈中国电影导演必提“第五代”“第六代”,到今天的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新的技术专家等创作新力量集群式涌现;从过去的“墙里开花墙外不香”,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进入海外主流电影市场……观众的认可,电影人才梯队的完善,全社会电影文化的提升,乃至更多的中国电影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无一不是中国电影产业生机活力的佐证和美好未来的象征。
“最关键、最需要、最有利”——一位从业40年的老电影人在仔细研读过电影产业促进法后如此评价。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中国电影,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面临着百年来最复杂也“最关键”的发展时期。市场的开放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从市场份额到价值观念的挑战;以法律保障和促进国产电影的发展,以法律维护文化安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行业的呼声——电影产业促进法正是在“最需要”的时刻出现。而政府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禁止通过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等,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将进入“最有利”的发展时代。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也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酝酿了13年、承载了几代中国电影人梦想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开花结果,人们更期待着,这部法律从“纸上”落到“地上”,护航文化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