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专家谈PM2.5治理:政府先和专家探讨 不急着上马

时间:2012-02-15 10: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几次雾霾天气,不仅让“PM2.5”从一个专业名词变成了街知巷闻的新闻热点,也让它在官员和民众心里的分量变得重起来。在北京,这些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突然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上,防治PM2.5污染物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按照规划,到2012年第三季度,北京市将按照新标准监测PM2.5,并且通过“八大措施”,来确保治理PM2.5的成效。在此之前,北京市已提出,要“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

  热度也在向全国蔓延。天津、山东、湖北等省市陆续启动了PM2.5的监测,江苏省甚至提出计划,实现PM2.5监测点的“全省覆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很直接地感受到了这样的“热度”。过去几个月,围绕PM2.5的问题,他已经“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地接受了很多家媒体的采访。这让这位常年致力于空气监测的科学家忍不住有些头痛。

  “治理PM2.5还是要想清楚,不能盲目地喊口号。”王跃思说,“对于政府部门,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坐下来找找方法,和专家们谈一谈。”

  “网络民意推动的治污行动”

  从今年1月开始,北京市民终于可以通过政府官方发布的数据,来了解自己所在城区的PM2.5污染情况。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这一数据并不公开,了解和关注的人也寥寥无几。

  王秋霞是北京一家环保机构达尔问环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2011年7月,她所负责的一个项目开始向普通网友提供仪器,监测空气中PM2.5的浓度。根据她的记录,头5个月,一共只有30个人参加了监测;而现在,新的申请者已经需要等待3个月才能排上队了。

  “我想测测自己周围的环境质量,并且把结果告诉我的朋友们。”一位申请者在表格中写道。而在项目之初,不少人只是出于好奇,想监测一下自己所受到的“二手烟”危害。

  转变发生在去年11月。当时,人们在网上热烈讨论北京持续多天的雾霾天气,并开始关注“PM2.5”这个原本陌生的专业名词。此前,根据1996年政府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颗粒较大、直径超过10微米的粉尘一直是空气质量监控的重点,其对应的PM10指标也是环保部门关注的主要指标,身材更娇小、危害更严重的PM2.5则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实际上,在人们的生活中,汽车尾气、装修涂料、餐饮油烟,甚至二手烟的烟雾,都可能成为PM2.5的来源。不过,根据媒体报道的研究数据透露,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还是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燃料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

  因为体积小,PM2.5能够进入人体支气管和肺部深处,甚至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并且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生育系统和神经系统。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甚至发现,2004~2006年期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民意的热潮很快推动了政府的举措。2011年11月16日,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公众意见,PM2.5被纳入新的监测范围。随后,北京市环保部门在今年1月率先公布了当地的PM2.5监测数据,广东、浙江、湖北、四川等地也开始将公布PM2.5测量数据提上日程。

  江苏省一位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加入PM2.5的评价指标导致“优良”天数大幅下降,那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清楚灰霾天的来源,要有措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扭转被动局面”。

  《纽约时报》刊文评价说,这是一场“网络民意推动的治污行动”。

  在公开的数据中,人们才能了解空气中这一被忽略多年的颗粒物的变化: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表示,北京市2000年PM2.5年均浓度为100~110微克/立方米,2005年降至80~90微克/立方米,2010年为70~80微克/立方米。这说明,“十多年来,北京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

  王跃思则提供了另一个方向的信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随着奥运会临时治污政策的取消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北京的PM2.5浓度事实上“略有回升”。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