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央屡出重拳调控楼市,但房价依然“坚挺”,社会各界频频将矛头指向地方政府不忍放手的“土地财政”。近日,在中国500强大会记者团见面会现场,面对合肥市是否像有些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很严重的提问,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语出惊人,“合肥发展绝不依靠土地”。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地方领导敢于直言发展经济不依靠“土地财政”,实属少见。孙金龙此语底气何在?《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孙金龙在见面会现场晒出合肥市的“土地账”:2009年,合肥市的土地出让金是180.9亿元,其中留在市本级的大约是40至50亿元。而合肥市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有2468.42亿元。
“土地出让金180多亿元,再扣除公共成本,加上为基础设施完善而做的事,这些都是投进去的成本。你可以算一算,这在去年20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才占多大比例?”孙金龙说。
据了解,合肥市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1646.95亿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建设,如修建、扩宽道路;另外,合肥市针对水多的特点,将一部分固定资产用于修桥;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还用于污水管网建设,合肥市近几年铺设的管网相当于以前16年的总和。还有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政府的投资大概有100多个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还不到10%,所以,合肥的发展,并不依靠出卖土地。”孙金龙说,“其实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发展还是得靠市场。合肥的发展主要还得靠市场化、社会化推动,靠大企业拉动。德国大陆轮胎项目预计将于明年一季度投产,熔安动力一期20亿元投资已经全部到位,高新区新落户的赛维太阳能电池项目将带来数千就业岗位,格力生产基地未来也将有上万人就业规模……”
“在用地时,合肥市总显得很‘抠门’,珍惜每寸地,不主张建‘花园工厂’。”孙金龙说,近几年来,合肥市大拆违建加上正常的建设拆迁,总共拆掉了2000万平方米的房子。经过拆迁释放出来的土地,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些土地资源来之不易,必须节约、集约利用。2006年至2009年,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而用地指标年均减少近10%。“过去我们曾有一个说法,叫建设花园式工厂,圈一大块地,搞草坪、种花。去发达国家看看,哪有这么浪费土地的?太不现实了。合肥建工厂必须是紧凑型。但是搞绿地、建森林公园,我们是最舍得的。我们把大蜀山附近4900亩土地全部改成了绿地,让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有园林城市美誉的合肥市依然清新俊美,并努力让市民们出门500米就见绿、1000米就见公园广场。”
“正常建设拆迁就涉及近两万户居民和工商企业,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非常不容易。”孙金龙对广大市民对合肥市发展作出的贡献充满感动,所以,合肥市把“坚持群众利益优先”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原则之一。他说,截至今年6月,城市建设拆迁涉及的17542户群众,已经完成安置11426户。(记者李光明)
[责任编辑: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