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作为国民党主席,到南京拜祭总理先生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可非议。“习马会”或可因此顺理成章。(网络图)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3日点评文章,原题《“马习会”顺理成章的途径》,全文摘编如下:
两岸政界顶层人士会晤的两次最高峰,先后是2005年4月“胡连会”达成国、共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的握手会谈,以及2008年5月“胡吴会”进行了两岸分离59年后的首次双方执政党领导人直接会谈。
两岸现任最高领导人迄未见面对话,那么如何继“胡连会”、“胡吴会”之后促成“习马会”,亦即在国、共两党领导人会晤的台阶上,再登首次两岸领导人会晤的新高峰,无疑是两岸关系、中华民族、东亚局势的历史性指标。
由于两岸对于APEC场合的见解有异,所以“习马会”未能借本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成局,但是基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的理念与共同利益,双方都不应气馁,而应积极探索实现“习马会”的可行途径。
明年是民族伟人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孙中山在北京去逝时的身份是中国国民党总理,所以他移灵南京后,墓碑上刻着的24个大字是“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因此,2005年连战以国民党主席身份踏上大陆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晋谒南京中山陵。2008年吴伯雄以国民党主席身份踏上大陆的第一个行动,也是晋谒中山陵。
换句话说,党主席前往党总理陵寝祭拜,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如果马英九比照办理,谁曰不宜?届时大陆不可能不尽地主之谊,“习马会”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两人又都各具两岸领导人身份,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敏感的政治符号,以完成海内外都会认同的不仅是国、共两党领导人会晤,更是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这将在民族的历史上留下重要一页。
两岸关系源自国共内战,而“胡连会”首创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认知,达成了国共和解。“胡吴会”则重申此一认知,从而立即促成两岸恢复制度性协商,迄今双方签署二十一项协议,成为马英九执政下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政绩。如果“习马会”成局,那么上述认知自会受到两岸领导人的面对面确认,使得“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从两党的政治互信基础,提升到海峡两岸的政治互信。
孙中山先生是第一位提倡“振兴中华”的政治人物,这个口号迄今应仍感召着国民党。近年大陆也力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受到全民族敬重的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实是两岸关系再寻突破的契机。
[ 责任编辑: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