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当道反政客,对蓝绿是警讯
在这场热闹的“学运”中,林飞帆、陈为廷等学生领袖备受关注。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周志杰受访认为,就“学运”本身来说,学生的诉求都获得了回应,也激起了台湾社会对民主程序的检视,引领台湾青年思考全球化、经济化下台湾的未来前景,从这一点上来说,学生算是赢家,尤其是林、陈二人。
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说,“学运”参与者众,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媒体能见度,而极少数学生领袖的“精彩表演”,则让这场“学运”变成了媒体镜头下的一场行为艺术。林、陈等人在几个转折点上的表现,显示出他们至少有参选县市议员的资质。
苏嘉宏还提到,“太阳花学运”所展现的形式,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学生的声音、现场的景象,透过网络传得更远,甚至登上CNN等国际媒体的版面。因此,对新世代的政治人物来说,对自媒体、社交媒体的运用,成为未来进行社会动员时必须具备的能力。
台湾《联合报》8日分析文章则认为,“反服贸学运”一改传统的政治模式,执政的国民党受重伤、在野的民进党边缘化,跳脱蓝绿的第三势力可望成为新兴势力,反映出“素人当道,政客退位”的新思维。而这股由素人主导的力量出现“反政治、反‘政府’、反政客”趋势,对今年底“七合一”选举可能形塑重要的影响,对蓝绿都是警讯。
政争恶果下,压抑社会力大释放
台北市文字工作者龚济8日在台湾《联合报》发表文章说,有人认为这次“学运”是年轻人对台湾前途的集体焦虑,更足以证明台湾政争恶果之严重。台湾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专任副教授席代麟对此深表认同。
席代麟说,探究“学运”之所以爆发,一方面是“政府”对民意掌握不够,虽说服贸对台湾整体上是利大于弊,但是“政府”对民众的宣导、沟通工作不到位,又急于求成,引发民众疑虑。另一方面,在野党也有自己的算计,看学生一“开枪”也凑了上去。
但最后如台媒所言,这次蓝受伤、绿被边缘化。席代麟认为,这次学生也不愿意沦为民进党的“马前卒”,而有自己的主题。如果要说“太阳花学运”的价值所在,他认为是让人民团体进一步思考政治、社会议题,如何在蓝绿对抗的氛围下找一条出路。
席代麟进一步解析说,这次“学运”可以说是在蓝绿恶斗氛围下压抑的台湾社会力的一种释放,因为长期以来,台湾的民意市场都被蓝绿绑架,他们希望可以打开一个缺口,形成一个更大多数的主流意见。而这一点是“太阳花学运”中值得肯定和对台湾有启迪的地方。
“学运”破坏力不能视而不见
回到“太阳花学运”的过程和手段上,也存在“破坏力”。“立法院”被迫空转,“行政院”被攻陷,公物被损坏,因此在退场后,“反服贸”学生面临损坏赔偿和相关刑责问题。“蓝委”蔡正元表示,公民社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台“法务部长”罗雪莹8日也表示不会对学生的违法部分“视而不见”,会依法办理,标准不会因学生身份而有所不同。
席代麟认为,单从“学运”过程和手段说,占领“立法院”对台湾这么多年所推动的民主成果、对台湾的“代议制度”是个很大的伤害,对台湾来说很沉痛。在民主社会,民意可以透过多渠道表达,但社会运动和群众运动不该成为表达主张的常态,这个不在于人数的多少。
此次学生占领“立法院”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问题,不能因是学生身份,或因其主张和动机得到认同而不去追究。“如果以后其他团体也‘有样学样’怎么办?”席代麟忧心地说。
[ 责任编辑: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