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

时间:2008-11-17 08: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 题: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

  新华社记者钱彤、董素玉、李柯勇

  一周前,中国政府宣布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迅速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这项总额4万亿人民币投入的计划被评价为“会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已使中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同时世界经济体系也推动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这样评价道。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的“丝绸之路”就连接起了东方和西方,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未像过去30年那样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这30年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起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日益同中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2008年8月8日,世界相聚在五环旗下。8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要来到北京,对北京奥运会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发出由衷赞叹。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

  就在之前三个月,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世界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成为中国人民永存心底的难忘记忆。

  这一起都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

  30年风云变幻,30年斗转星移。30年前,被基辛格称为“神秘国度”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世界开放,也把她的命运同世界的发展和稳定紧密相连。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世界大战并非不可避免和迫在眉睫”,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睿智深邃的战略判断,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开启了中国对外政策一系列重大调整。

  实行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内任务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在外交政策上逐步进行调整和充实,以更好地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时,中国还妥善处理同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推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经济合作四原则……

  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同世界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国际环境。

  外交部长杨洁篪说:“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30年来,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多边外交丰富多彩,更加活跃;积极开展安全外交,全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全面开展经济外交;努力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取得斐然成就。

  “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面对未来,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中国在与世界的交流中互利共赢

  30年前,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乘坐“风一样”快的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深感中国与世界的落差,他说:“我们现在需要跑。”

  30年后,京津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其世界第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小平当年在日本乘坐的新干线。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经济的列车也正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奔向世界。

  1978年的中国,的确到了一个需要“跑步”追赶世界的时候。

  这一年,当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美国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已经超过了70%,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电话通讯系统已经开通。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在1978年,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居然差那么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块著名的标语牌,至今依然屹立在蛇口工业区微波山下,无言地见证着中国经济追赶世界的勇气和历程。中国的对外开放从蛇口工业区起步,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新趋势。“以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为起点,中国经济真正开始了融入世界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齐鹏飞说。

  1978年年底,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从报纸上一篇“关于如何养牛”文章中嗅出了“春天”的气息。30年后由他创办的联想已从最初IBM的PC代理商成长为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世界500强之一。如果把柳传志的传奇放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中,联想的成功或许不难理解:截止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04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978年仅有的1.67亿美元迅速扩大到1.5万亿美元,由一个外汇捉襟见肘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2位,提升到出口额世界第2位,进口额世界第3位。

  与之相应,中国经济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从简单的劳务输出、产品输出到跨国并购、资本出海,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变得不可阻挡。到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上升到265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超过1万家。此外,我国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的12个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平台。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镜头被很多中国人铭记,这一幕意味着一个曾经忧虑“被开除球籍”的国家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多地体现为数量的增长,而在此之后,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而且更加强调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合作原则。”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丁纯博士说。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参与。

  美国一位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决定和家人在一年内不使用“中国制造”。最后她得出的结论是:“原本想让中国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但后来才明白中国原来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美国人想找到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简直难如登天。”

  从非洲大陆到南美,从中亚到东南亚,中国的发展和开放正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正如美联社一条发自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文章指出:“当13亿人有所需求时,整个世界都会感觉到。”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13.8%,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说,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2008年,一场发轫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风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在这场全球性危机面前,各大经济体的携手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则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从中国领导人承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作出“积极努力”,强调“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到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各大央行联手“降息”,再到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内需举措的出台,中国正在以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改革开放已使中国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中国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而这一作用在未来必将不断增强。”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

  在中西文明交融中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2008年,世界记住了两个汉字――“加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呼喊让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凝聚力。北京奥运会赛场上,许多外国观众把这两个字写在脸上,为各国运动员助威。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侨报》说,“加油”这个发音简单的词语很难准确翻译成英文,却成了最实用、流传最广的一个中国文化符号。

  透过这个有趣的细节,人们再次看到,中国文化正在对世界产生着日益深远和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西文明交融达到空前深度和广度的30年。

  不可否认,这并非一次平滑的对接,而是在宏观、微观层面上都经历了多番接触和碰撞。

  人们记得一张著名的照片:1978年,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首次来到北京,穿着大衣风度翩翩地走在街头。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身穿臃肿冬装的中国人与他保持着距离,好奇地望着他。1979年4月,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第一场服装观摩会,在引起惊叹的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很多国人还将时尚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予以批判。

  今年,人们看到了另一张照片:8月8日晚,已然一头银发的皮尔·卡丹坐在“鸟巢”里,观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天气闷热,他敞开了白衬衣的扣子,周围是无数中国人——没有人再向他张望。

  3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种种有形和无形的沟通、对话、交流、碰撞中,国人逐步拓宽了视野,不断用新的思维完善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生活方式现代化只是表层的变化,当理性、平等、公正等现代文明精神进一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认同的理念时,人们发现,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东方古国取得了何等巨大的进步。

  当年,邓小平在访问美国和日本之后,果断地提出,中国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再不改革开放就要被开除“球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正是在虚心学习人类文明并不断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0年来,我们坚持从国情出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源源不断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着营养。北京大学教授马戎说:“在向其他文明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人走过无数弯路,付出惨重的牺牲,最后才曲折地走到今天。但就是在摸索前行之中,国家强大了,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绝不是抱着古老文明孤芳自赏、封闭锁国的结果,而是在自尊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并虚心学习的结果。”

  与此同时,世界则一点一滴地发现了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独有的魅力。荣获国际大奖的中国文艺作品,在俄、法等国举办的“中国年”活动,春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激起了各国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让世界领悟着中国文明的精髓。

  “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原有的概念和印象。”英国观众安迪·霍伊尔这样形容北京奥运会,“我必须说,中国的正确形象应当是:文化和历史的底蕴极为厚实,国力相当殷实,科技日益发达,百姓的心态平和而健康。”

  今年8月,西班牙《先锋报》发表文章,谈到了对中国“和”文化的理解:“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对其传统历史角色的回归。没有对外侵略的历史和拥有谨慎智慧的特点,正是我们面对这个躁动的世界所需要的。”

  一种语言的普及程度,常常是衡量一种文明影响力的标准。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语,其使用价值正在提升。

  近年来,全球汉语学习热持续升温。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说,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0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全球汉语学习总人数达4000万。

  正在北京学习汉语的美国留学生史密斯·克鲁斯说:“探究古老中国的文化密码,对我们应对现代文明遇到的各种困惑、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将有很大帮助。”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晚年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念和“跨文化对话”的构想,这一倡导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全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世界文明史昭示了一个真理:文明间的交流融合是文明生命力的源泉。人类文化的进步,一靠批判继承本国固有的文化遗产,二靠吸取外来的文化成果,实现文化创新。

  从这个意义看,30年改革开放的非凡价值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必将被看作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