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动车上只能吃泡面、盒饭?7月17日起,乘客可以叫外卖了。郑州东站落实铁路“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路内外符合条件的餐饮产品在同一互联网平台上明码亮质标价,推出互联网订餐服务。除了郑州,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省会及计划单列市所在地高铁客运站也允许“乘客叫外卖”。
(7月12日《郑州晚报》)
对于“列车餐饮”,乘客多年来一直怨声载道。一方面是,价格太贵了。一方面是,口味太少了。又贵又难吃,当然不受欢迎。很多乘客的做法是,宁愿自己携带方便面和矿泉水,也不愿意吃列车上“热乎的饭菜”。
乘坐高铁和动车“也能叫外卖”,这是一次积极服务意识觉醒,回应了乘客对于舌尖美味多元化的诉求。总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不过,如何把好事情做好,却不是简单的事情。
让我们担心的是,在乘客叫外卖的时候,是否让铁路部门成为了批发商、中转商?就像超市一样,市民购买的不是“出厂价”,而是加价之后出售的。从发布的消息来看,实施“也可叫外卖”的措施之后,所有“外卖”和“内卖”都是在铁路部门“订餐平台”发布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购买的是“外卖”,但是通过的渠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卖”平台,而是铁路部门的“内卖”平台。
在通过铁路部门“订餐平台”订餐的时候,“外卖”的价格还是不是“原来的价格”?铁路部门是不是会“加价之后出售”?虽然做到了明码标价,可是乘客在意的是,实施了“可以叫外卖”之后,饭菜价格是不是能够降下来,而不是和以往的价格一样,依然是那么贵?
当然,铁路部门也说了,乘客只需要在“订餐平台”上和“外卖商家”直接交易就可以了,这笔订餐的费用是商家直接收取的。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铁路部门不能从中获取好处。是不是能进入铁路部门“订餐平台”,铁路沿线的商家不能自由选择,必须经过铁路部门同意。
如此看来,铁路“订餐平台”就犹如一个“铁路超市”,进入的商家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缴纳了费用之后,这笔钱还是要转嫁到乘客的身上。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列车上的外卖”价格要“高于社会上的外卖”?
乘客讲求的不仅是“有了众多的口味”,还是“在列车上吃饭的价格”是不是能够降下来,不再是往昔的“霸王价格”,让囊中羞涩的人“不敢吃”、“吃不起”。
而且需要关注的还有一个问题:高铁、动车“可以叫外卖”了,普通的慢车是不是也可以叫外卖?“坐高铁也能叫外卖”铁路部门切莫雁过拔毛,切莫成为“外卖的批发商”。 价格不能依然是“铁路价”。(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