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5日发布消息,针对中小学有偿补课,多地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的学校和教师,视情况给予批评、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或开除的处分。
有偿补课的现象近年来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各界对其也是评价多多,争论不一。但是不管如何,有偿补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中小学教育的平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偿补课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首先是我国的应试教育让许多老师、家长还有学生自己形成了“天大地大,分数最大”的观念,分数似乎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所有标准,同时也成为了各种机会机遇的敲门砖,入门坎。分数也成为了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分数,为了让自己的班级有更好的成绩,有偿补课也就诞生了。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一场正当的“交易”行为,各取所需而已,这场“交易”最初也许是带着最纯粹的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漂染”,让这种“交易”有了更多的另一面。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极大的挑战。如今所谓的补课,其实是借助“辅导”的名义让老师在钱财方面得到满足,为此,教师会在课堂上不尽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将理应的知识教育进行保留,让更多的知识在“课后”得到释放。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被“禁锢”在分数中。补课占用的是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并且消耗的时间比重大,时间一长,学生们便成为了一个只知道理论的理论型“人才”,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心理健康得不到保障。我们可以想象,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不与孩子商量便自行安排了孩子的时间。长此以往,家长与孩子之间唯一的桥梁便是试卷上那冷冰冰的分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减少,无法从其他方面去发现去运用孩子的天赋。
所以,有偿补课是应该有正规合理的方案提出并进行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出台相关条例,细化整治措施,同时加强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的监督、治理和惩处力度。使有偿补课“不能”的观念深入学校、教师的观念中。
二是根据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偿补课现象屡禁不止一方面原因便是教师待遇不高并且不同地区教师待遇差距过大所带来的“落差感”所造成的。因此,适时适当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是一个可以思考并实践的方向。
三是各地各区加强教育建设的能力,缩小教育差距。重视本地区教育工作,提高本地区教育能力,建设一支有特色、有能力的教育队伍。平衡教育差距。
四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让教师重视课堂教育,更多的去探索学生分数以外的特长和天赋,不要形成“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观念,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益结合的教育教学。
五是家长自身也要做好监督工作。更多的是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在分数以外去发光发亮。而不是让一个分数成为二者唯一的纽带。
有偿补课的治理是长期而又要艰苦奋斗的过程,需要各行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相关人员对自身的管理和约束。
未来,希望有偿补课的现象能够有所好转,让学生不再被分数禁锢,还他们一片“净土”,让他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去发现自己,去让自己有更多更大的光芒闪耀。(中国台湾网网友:赵晏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