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这个时代的行者,是讲坛上攒动着薪火传道的身影,也是闪耀着雨露润泽大地的光辉。
“乐善好施,扶弱助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生如子”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守望教育的快乐,也许是雨天老师用伞给学生撑开一片晴空的生动画面;也许是希望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朴素愿望和铮铮誓言;也许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情怀,也许是一点一滴的默默关怀。
近日,一组女子蹲在花坛边,低头为女学生缝补凉鞋,该生正背过身去偷偷擦拭眼泪的照片走红网络。据了解,事情发生于河南省周口项城市昌福学校,该校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中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或是孤儿。画面中老师悉心的举动或许深深触动了这个留守多年的小女孩的心灵,那一刻的泪水,不再是一份感谢,更是对这位老师亦师亦母的那份崇高的敬意和依恋情感。
现如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我们农村校园里的留守儿童群体也在不断增长。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知识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思想品德得不到良好熏陶,身心健康得不到正常关爱,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牵动着外出务工农民兄弟姐妹的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照片中女教师的行为不仅践行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而且还如阳光般温暖着一颗稚嫩敏感的心。
现在,留守儿童大多集中在学校,老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的品德、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奉献爱心,牵手留守儿童,用自己的一点一滴的温暖亲情去给他们一片灿烂的天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更是美好的情感、博大的胸襟。我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般的温暖和关怀。这时候就需要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在百忙之中抽空多陪陪孩子,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帮助留守儿童的大军中。
您可以做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向留守儿童监护人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念;您可以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您可以为孩子们开通“亲情电话”,教孩子们写书信,帮助孩子与父母沟通感情;您可以做特困留守儿童生活的资助者,帮助孩子们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也许您的点滴付出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许您的一分关爱就可以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留守儿童的感情波动很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更多的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利用闲暇时间积极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中,在实践中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基本情况,帮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广泛宣传,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传递更多青春正能量。
“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梦想,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国台湾网网友:施梦扬)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