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近年来成为不少人的“拉票圈”。暑期,合肥一所音乐舞蹈学校开展了“寻找2017最美形象代言人”选拔赛,该校欣园、天山两个校区的44名女孩参与角逐。随着票选深入,有家长为让孩子“出类拔萃”,不安于“一人一票制”,自掏腰包、发动亲友购买平台提供的“一元抵三票”的虚拟礼物,最高花费多达万余元。(7月4日 《安徽商报》)
点开微信,翻阅朋友圈,各类“求分享”、“求点赞”、“帮砍价”、“帮投票”等信息不断,而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搞活动也成了不少商家的“广告手段”。一场选拔赛,凭本事角逐,无论胜负,都值得被尊重,然而某些人却背后耍手段,搞拉票,更有甚者重金“买票”,试问如此得来的“冠军”有何意义?
“冠军”是一种荣誉,其作用不仅表现为鼓励和肯定获奖者,更起到了一种“标榜”、“偶像”、“目标”的作用。诚如“首富”称号,无论落在马云还是王健林身上,对其他企业与个人的激励、引导、带动、影响等作用远大于荣誉本身,“首富”称号所带来的荣誉感、满足感更远不及责任感、使命感。
花费万余元搞“拉票”,既是对“冠军”的误解,也是对互联网平台的错用。“伪冠军”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造成一定的“反噬”。诚如合肥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林林所言,家长盲目买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让他们认为奖可以用钱来买,一旦孩子认可了这种投机取巧的价值观,很可能会否定成功要靠自身努力的正确价值观。
网络平台搞活动本是一种扩大展示舞台,加强宣传的形式,选手们的才艺通过互联网传播,可以获得更多、更及时、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反馈信息,教育者和家长本可以此来总结归纳经验和不足,从而让孩子们可以朝着更科学、更合理、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然而一旦出现“拉票”、“买票”等作弊行为,不仅降低了反馈信息的作用,还会使孩子被“冠军”蒙蔽双眼,形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观。
成长不仅需要真才实学的积累,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前行。故而作为家长,真正为了孩子好,就要摆脱虚荣,勿再做错误引导,只有尊重“冠军”才能让孩子正视不足,再接再厉,从而克服挫折、迎接挑战、憧憬未来。(中国台湾网网友:程彦暄)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