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变形计:愿所有孩子内心都有一片净土

2017年05月03日 14:4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变形计》这个节目,从第一季播出到现在已经超过10年时间。这档节目从城市主人公和农村主人公的互换生活中聚焦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城乡差异问题。短短十来天的变形生活,引发了主人公和观众们对生活态度的深思。

  最近变形计的播出又带出了一大波热搜。一直以来,《变形计》都被网友质疑变形计是有台本的,所有矛盾冲突的情节,也是导演组一早就设计好的。此外,很多网友对于某些城市主人公参加完节目后就变网红,甚至当明星的做法表示不解,似乎这对农村主人公有些不公,节目录制结束后,农村孩子还得继续回家挑起生活的重担,而参加节目似乎变成了城市孩子炒作的平台。

  如果说,网友对所谓“造星计”指指点点还情有可原——毕竟“童星”已然身在娱乐圈,然而如果娱乐化的喧嚣盖过了对儿童成长问题的思考,那我们似乎忘记了节目的初衷,毕竟,节目一开始都是希望来自不同生活的主人公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两个人面前,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是那参加变形的两个小孩子,所以我也只是猜测,城市主人公体验了艰辛的生活可能会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更加体谅父母。让农村主人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也是好事情,人还是要眼界开阔一点。也许回来之后他们会自己思考,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通过读书走出大山,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城市主人公也不是全都没有变化,其实很多孩子本质都不坏,只是不懂得如何与家人相处,很多城市主人公通过这档节目更加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甚至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比如易虎臣从曾经的叛逆小伙变得乖巧懂事,杨桐也去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农村主人公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在光怪陆离的城市中迷失自我。农村主人公高占喜也一直和城市家庭有联系,并且顺利完成学业,2012年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国防生。

  最近一期《变形计》播出之后,“社会你丽姐”接连几天霸屏,暴走的丽姐被网友指责不懂事,应该参加变形。而对于目前网上出现的针对几位主人公的过度调侃和解读,《变形计》官方微博也发声明称网友“已经偏离了节目本身的内核和初衷,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节目内容本身,谨慎娱乐”。当我们满足于戏谑或者审视时,几乎忘记了,丽姐是一个缺少母爱、父亲长期在外的孩子。她没有所谓的“教养”,也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机会学会如何处理她的复杂情感。在她看似凶狠的举止下,其实不难看到善良。她高举的棍子,最后落下来只是对城里的客人象征性地“点”到为止。家庭贫困,父母不在身边的丽姐,只能用张牙舞爪来保护自己,也许是受过太多次伤害只能用铠甲来武装自己柔软的内心。那么,笑过之后我们可以反思的是,丽姐脾气暴躁的背后也同时意味着亲情的缺失。在《变形计》丽姐一夜爆红的背后该引起我们深思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亲情的渴望。这可能也正是当今大多数留守儿童所面对的问题。我国农村像丽姐这样的留守孩子,实在是太多太多。没有谁的本质是不堪的,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充足的关爱,而不是口头上的一味指责和批判。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农村地区,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在于父母之爱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责任向学校转移,而学校却无法给他们提供成长中真正需要的、能够滋养生命的爱和关注。即便学校老师再如何燃烧自我、照亮学生,这一点烛火也不足以满足孩子对于家庭温暖的渴求,还需要社会的普遍重视。

  莫雷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表示:陪伴、关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留守儿童与儿童亲情缺失都是社会问题,孩子们的教育需要父母的引导,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然而农村的父母需要外出打工、城市的父母忙着打拼。当时间与生存发生冲突或许就酝酿了《变形计》。节目里改变的几个人或许只是个引子,更多地是为了呼吁更多人看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让当下众多家庭意识到需要自我变形才是真正的影响力吧。

  最后,看完节目之后,笔者希望更多的家庭可以意识到孩子成长需要关爱和陪伴,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予孩子更多关怀。希望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孩子内心都能有一片净土。愿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愿所有美好都能如期而至。(中国台湾网网友:邸泽鑫)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