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粽香千里彰显端午文化

2017年06月01日 13:3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从小时候歌唱童谣“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到长大后背诵古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午文化伴随着我们成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启发着我们的智慧,它已经深深扎根于民族节俗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节,这个承载历史与现实的节日,与其说是人们用来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的节日,不如说是人们对遭遇悲剧命运的忠臣孝妇的同情,是对忠义以及孝道的祭奠与追随,是人们对美好价值观的一种肯定,是国人传递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桥梁。

  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显示了我们民族的崇高,也显示了我们民族的睿智。它凝结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凝结着一段丰盈厚重的文化,在人民代代相传中发扬着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的精神理念。

  屈原精神是端午节的节魂,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屈原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伟大诗人,他以自身的高洁人格谱写了伟大诗篇,他以伟大诗篇表现了自身的高洁人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不仅“太息”,而且“掩涕”,爱得多么深沉!虽被谤放逐,仍眷念故土不忍离去,忧国忧民休戚与共,这就是爱国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求索不懈,这样的诗句千年传颂,至今不息,对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到很好的作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高洁的人格,以香草自喻,不与恶草为伍,不与卑鄙者同流合污,而且不受恶浊世风的习染,不隨风俯仰,不做不合理“潜规则”的俘虜,坚守节操,宁死不污,身殉理想,九死不悔,坚贞不渝。所以说端午节归根结底,是祭祀屈原,对我们进行历史教育,激励我们继承端午节的优良传统,发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大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满足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食品,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全面提高全民素质,重铸中华民族之魂,依然是一个急迫而又长远的重大任务。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论是避瘟保健还是追思先贤,作为优秀传统节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文化包含着科学的生活知识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端午节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闻舆论阵地和发声空间,不断地传递出文明过节的好声音;同时,我们当以诗人屈原为榜样,发扬甘于献身、坚持真理、忠贞爱国的精神,做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接力,让端午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薪火相传,辉耀大地。(中国台湾网网友:施梦扬)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