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雪夜探访贫困百姓,一句满含深情的“我是您的儿子”感动了全国人民。在脱贫攻坚的今天,却有个别干部为应付脱贫考核,到贫困户家“装儿子”骗成绩、造假象,不仅伤了老百姓的心,更可能误导脱贫奔小康的政策制定。(5月21日新华社)
去年,在中央精准扶贫的正确导向和各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1240万人脱贫,2017年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还将实现至少1000万人脱贫的目标。但在此过程中,数据脱贫、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扶贫方式还有生存的空间,此次中部某县上演的“装儿子”戏码正是其中的典型。这不仅让好的扶贫政策执行走样,同时还会影响精准扶贫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的恶劣影响。
精准扶贫实施省际交叉考核,其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检验精准扶贫成效,更精确查找扶贫工作的问题,为改进扶贫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中部某县的干部到贫困户家中“装儿子”,企图代答问题,掩盖困难群众的“穷根”,想靠耍“小聪明”蒙混过关,虽然这样拙劣的戏码被当场揭穿,但暴露出我们的一些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措施不力,成效不佳,反而把精力放在应付检查上,更是把检查组当成“对手”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的“六个精准”,已经给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扶贫工作的思路、措施、标准、目标。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沉下心思、俯下身子、挽起裤子,到田间地头去,到困难群众的家里去,把自己真正当做人民的“儿子”,真正了解困难群众致贫原因,结合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和项目,帮助其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简而言之,就是“点要准,招要实”。
精准扶贫的目标是脱贫。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的党员干部面临的扶贫任务比想象中的更艰巨。但正因如此我们的党员干部更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和绣花的细腻,敢于勇担责任,迎难而上,同时力戒“花拳绣腿”,确保没有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在此关键时期,我们每一个奋斗在扶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都要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对我们的党员干部而言脱贫攻坚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实现个人价值的“捷径”。(中国台湾网网友:术哥)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