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南锣鼓巷一家书店受到关注。22日,一篇名为《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的文章热传。文中提到,朴道草堂书店开了9年,“4月21号被告知,书店门口要封闭,原因是影响市容。”(4月23日《新京报》)
在这起舆论风波中,不难发现此书店确实很受读者喜欢。平时书店一天客流量约一两百人,在店主发表这个文章后,更是受到网民关注,一天甚至达到五六百人。但对于街道管理部门来说,要将此“开墙打洞”的门封堵主要是依法依规行政而不是作道德上的留恋。
书店“开墙打洞”是否违建?这是定性的问题。根据目前街道办提供的依据有三:一,目前“开墙打洞”现象越来越普遍,“开墙打洞”对楼体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住建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110号令)的相关规定,对破坏的墙体进行封闭恢复原状。二,治理违规开墙打洞是全区乃至全市的中心工作。帽儿胡同中,54家居民自住和门店需要整改,并非只针对书店一家。三,街道居民有强烈的反映,胡同成了商业待后,两百余名住户进出的交通成了难题,上下班要绕行,有时不到十米的路口要走20分钟。
支持书店者都会认为现在大家都不太愿意花时间到书店买书,能开一家比较有味道的书店很不容易,但惋惜和留恋绝不等于可以变相支持违建。虽然开书店不易,倡导全民阅读其路漫漫,但以有违法治的行为让书店生存下去,又岂能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其实,任何违建商业性质的店铺背后都有利益最大化的初衷。虽然当下书店维系艰难,存在着为社会倡导正能量的行为,但此书店的“静默阅读空间”需交100元费用才能进入,书店还常举办沙龙。也就是说,不管书店冷清与兴隆,其商业性质并没有变化。
近年来,“人性化”相当时髦。各行各业都在出台各种各样的“人性化”措施,这当然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对于一些具备一定文化传承、精神享受领域,人们更是爱意倾斜,有此念无错,可以助推社会文明的进步。但“人性化”是有底线的,讲人性绝不是纵容。
对于书店的关爱亦如此,不管书店经营的初衷是什么,但都得依法依规进行,不能以道德绑架法治,更不能挟舆论混淆视听。
因此,南锣鼓巷书店“开墙打洞”既然属于违建,就应该积极主动配合街道整改,店主不能因担心影响经营业绩而产生不良情绪。关注此店的消费者不能无视书店违建事实,更不能因为“开一间有味道的书店不容易”,而漠视了法律法规、居民的呼吁。(中国台湾网网友:谢晓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