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好心人救救孩子”“宝贝被烫伤,希望大家帮一把”……如今,占领朋友圈的除了代购,还有一条条爱心众筹的求助链接。是真是假?是非难辨!
近日,我在朋友圈看到一高中同学“身患白血病,丈夫离我而去,谁来帮帮我”的爱心筹链接,顿时朋友圈被刷爆,为这位同学惋惜,同时又给她鼓励,积极献爱心,传递正能量,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她,去帮助她。因为是熟人,我们没有去怀疑,以最快的速度去帮助她,但是对于陌生人呢?在传统募捐手段公信力缺失的大背景下,相较于陌生人,爱心公众更愿意选择向熟人伸出援手,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网络众筹的时效性,在有限的时间里,会直接影响筹款金额,影响受助者治疗的进程、效果。
“夫妻众筹救女后朋友游圈晒旅游照”引发热议“我们又被欺骗了……”“以后遇到网络众筹,你还敢捐吗?”据了解,有些网络众筹平台通常情况下,只要求助人上传申请材料,平台将自动默认是真实有效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上传资料,“随意”填写目标金额,成为受助人。造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受助人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也成了不少公众的担忧。
当爱心民众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时,不得不怀疑网络众筹的目的性,也许图谋不轨的人还想利用网络众筹“大发一笔”呢。如何让爱心公众不再怀疑信息的真伪,还需要法律的保护,将骗捐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需要监管、审核部门的监督,确保网络众筹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依托经过民政部门指定的网络众筹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公众通过这种网络众筹平台捐款,善款去向公开透明,公众的爱心不会受到伤害,让更多的公众参与,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家人”。
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其中,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慈善法实施后,网友捐款表达爱心时,应该选择有合法资质的网络募捐平台,慈善法还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有了法律的保证、职责部门的监管、合法资质的网络募捐平台、媒体及公众的监督,相信网络众筹会帮助更多的“家人”,社会也会因其正能量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中国台湾网网友:杜忠叶)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