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文山会海”的顽疾该怎么除?

2017年04月13日 15:2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近日,新华社一篇题为《要遏制“文山会海”卷土重来》的评论文章引发笔者共鸣。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规定,开短会、发短文,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就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就不发。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一些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让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上。

  纵观历次“八项规定”通报,关于“文山会海”问题的通报非常罕见,一些地方大部分是以文字加数据的方式对外公布精文减会的成效,不过,到底实情如何,只有地方干部才知道。曾经,在《中青报》刊发的《我的公务员生活:痛并拧巴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曾经负责起草单位“精简会议和文件”的专项活动总结,一盘点成果,发现因为多了这次专项活动,各类会议量和文件量反而比往年多出10%。”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不存在,为了“精文”,又不得不多发几个文件来安排部署;为了“减会”,又不得不多开几次专题会、协调会、部署会来研究推进。最终结果,“文山会海”的顽疾没有被除掉,倒是滋生了更多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笔者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听到干部疲于应对文件材料的诉苦。在大力提倡走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的大背景下,基层干部要全心全意沉淀到基层,服务老百姓,委实有些不现实。一面是各种表册信息,另一面是各种材料总结,同时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汹涌而至,让基层干部感觉疲惫不堪。这种疲惫,不仅体现在厌倦心理,更体现在消极应对。基层也因为“文山会海”叫苦不迭。不能让“文山会海”成为群众老百姓服务的障碍,更不能让“文山会海”成为滋生官僚主义作风的土壤,必须除之而后快。但是,“文山会海”的顽疾到底应该怎么除?

  笔者认为,基于当前信息化的办公条件,应该让单位之间的工作沟通全面进入信息化渠道,凡是不影响工作质量的,都应该借助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而有的领导,在这方面依然坚持老办法,凡事都得靠腿跑一跑,哪怕就是一张填报为“无”的空表格,都必须盖章、签字、交纸质,“官架子”可见一斑。

  在个别领导干部眼中,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就显得“不够重视”,于是时不时把一些有关、无关的部门叫到一起大会、小会地开。实际上,这是一种以会议落实会议的不良现象。甚至还有的在“常态化”上下功夫,经常性开会。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在监督检查和落实推进上多下点功夫,其效果远胜一大堆会议。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文山会海”的存在,与没有逗硬的处罚问责机制存在必然联系。“文山会海”问题的根子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没有带好头、做好表率,下面就只能以身效法、不断跟风。除掉“文山会海”,首先就要惩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官员,让干部知红线、明底线。(中国台湾网网友:李丁乔)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