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券低价甩卖咯”,昨天在各大月饼兑换处守着的“黄牛”开始着急卖掉手中的月饼券,更是开出三折价格吸引顾客。北京晨报记者走访发现,今年月饼券提前低价甩卖,也有不少市民专门跑去抄底,买完当场兑换。一些“黄牛”吐槽月饼券好收不好卖。(9月13日,《北京晨报》)
中秋节,网友又称之为“月饼节”。这本该是个合家团圆,共享欢乐时光的佳节,可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成为了一场“劫难”,更有网友谐谑地称之为“中秋劫”。在这个群体中,尤其以领导干部最为突出。他们在送不送月饼中挣扎,在收不收月饼里徘徊,在传统习俗和党规法纪的双重压力下,努力地寻找着一个平衡点。如何在节日顺利地闯“廉关”,成了不少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近年来,每到节日期间,纪委都会聚焦“节日腐败”,除了在节前发通知敲警钟之外,还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号召群众监督领导干部在节日期间的腐败行为。在中央强力反腐的推动下,这几年“节日反腐”已成为了各地纪委的“规定动作”。领导干部们也逐渐适应了过“廉节”的官场新常态。
令人欣喜的是,据媒体报道,以往热销的月饼券,如今遭遇了寒冬。月饼消费的主体,也不再是机关单位,而是普通民众。“亲民月饼”的崛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廉洁风气的形成。曾几何时,“月饼经济”风光无限,“天价月饼”层出不穷,月饼包装都能成为了一门极为赚钱的生意。可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买“天价月饼”,买过度包装月饼的人,从来不是月饼的食用者。这些月饼都是作为礼物送人的,而送的对象多不是至亲好友,而是单位领导,或者有求于对方的官员。当然,接受到这些礼物的领导官员,有的会选择吃掉,更多的还是会选择作为礼物送人。换句话说,天价月饼几乎失去了食用功能,更多扮演的角色是交际媒介。
可以说,“天价月饼”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它基本没人吃,但是却有大量的人买。可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食品,居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只是,这样的经济注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如今,随着反腐的持续推进,政治新常态的逐步形成,以送礼为主要目的的“天价月饼”,遭遇了自己的“滑铁卢”。“天价月饼”是腐败经济的产物,当腐败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天价月饼”的寒冬也就到了。
“天价月饼”门庭冷落,“亲民月饼”迅速壮大,表面上看,这是月饼市场格局的改变,可内里却是人们消费观念理性的回归,以及领导干部们工作作风的转变。当公款不再为“天价月饼”买单,当人们不再为送礼行贿而购买月饼,月饼行业将重新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而只有那些能够审时度势的商家,才能快速地抛弃“天价月饼”的市场定位,找对“亲民月饼”的经济风口。
月饼券遇冷其实是腐败经济式微的写真。类似月饼券遇冷的经济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比如高档酒楼生意难做,白酒行业萎靡不振。反腐在短期时间内,确实对腐败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次必须经历的行业洗牌。(中国台湾网网友:沈道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