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离中秋节还有几天的时间,但月饼销售市场已经火爆起来。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线上网购还是线下销售,今年的月饼仍然走的是平民路线。散装月饼和价格在百元以内的平价礼盒装月饼最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月饼市场主角,丰富的产品种类也成为新的竞争点。(来源9月12日《新乡日报》)
又到一年中秋节。中秋,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又在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单从名称就可见中秋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特色。不仅如此,中秋还有传统的过节方式,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其中也有象征家庭团圆幸福之意,有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上述寓意和活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和来源。所以把中秋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理应让中秋有传统文化的传承。
不知从何时起,中秋节似乎变了味,背离了原来的方向。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赏月、吃月饼成了习以为常的风俗。正因为是风俗,中秋节人人买月饼,不少商家借此商机生产包装精致、豪华,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贵族月饼”。在从众心和攀比心的驱使下,买高价月饼的市民越来越多,从而使月饼越做越高档、包装越来越豪华,“贵族月饼”乃至“天价月饼”铺天盖地。仔细了解后,“天价月饼”的天价并不在于月饼本身有多么精致、味美、营养丰富,而多在于其包装及附赠品。比如月饼附赠鳄鱼皮礼箱打包香槟、松茸等等,相比之下,月饼本身就比较“寒酸”。
久而久之,中秋送月饼成了权钱交易的显规则之一,给全社会和民族传统节日带来错误导向和负能量。
笔者认为,若想让中秋节“重拾”文化传统,首先应政府带头节俭,但并非取消中秋节,而是让秋节回归传统,让中秋节成为传统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另外,加强媒体的宣传。媒体应该多宣传中秋的内涵,启迪群众如何过节。如通过公益广告提醒大家回家陪老人、陪孩子吃饭聊天。如果工作忙或者路途远见面不现实,那么应该给家人打个电话。传统也应该与时俱进,DIY一些月饼给家人也是不错的选择。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秋,感受传统文化,如果天气允许,可以组织住校生开展赏月活动。中秋的文化,家庭的温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体现在这些貌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总之,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佳节“礼尚往来”也是传统习俗,但别让这一传统美德成为攀比、腐败滋生的温床!更别只顾“礼”而忽略了最初的传统。(中国台湾网网友:贾婉璐)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