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常回家看看”沦为摆设不只是儿女的错

2017年02月16日 14:19:2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之中。但是,这一规定一直面临落地难的尴尬。常回家看看,似乎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1月17日《法制日报》)

  法制日报的这篇深度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早就想说,却又一直不能触碰的事实:“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沦为了摆设,中看不中用。有人说,这说明对法律的执行还过于心慈手软,只要依据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回家看看”的儿女,就能重拾法律尊严。

  是的,在“常回家看看”成为摆设的背后,固然有儿女的责任。可是,有错的绝不仅仅是儿女。

  我想说说身边邻居的几个真实的例子。

  其一,我的一位邻居已经60多了,前几天他接到孩子在异地他乡打来的电话,说春节回不来了。老人很是烦躁,他说为何孩子今年春节还是不能回家看看。其实,也怪不得他的孩子。原来,老人的孩子从10多天之前就想购买车票,可是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买到车票。他想“回家看看”,一张车票让他梦想落空了。

  其二,也是一位邻居,孩子原本打电话说,今年春节回家过年。老人因此幸福了好几天。可是,就在前几天孩子打来电话,说春节不能回家了。什么原因呢?原来是他务工的单位,在春节期间安排加班生产,很不幸的是,老人的孩子成为“必须加班”的一员。

  “常回家看看”牵涉的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想不想”,一个问题是“能不能”。“想不想”当然取决于自己,是不是把白发苍苍的爹妈放在了心上。对于“不想回家”的群体来说,加大执法力度,当然是应该的。可是,如果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加大执法力度,儿女也未必就能做到“常回家看看”。“能不能”牵涉很多问题。

  一方面,出行的工具是否能满足诉求,当一票难求成为一种节日现象的时候,买不到车票的子女,即使迫切想回家又能如何?一方面,出行的成本制约,我们遭遇的不仅是一票难求的困惑,还遭遇了价格问题,高昂的票价也是阻碍回家看看的绊脚石。再一方面,就是时间问题了。在外地工作有几个人的时间会是自己的?原本放假了,孩子也想回家,可是单位偏偏强制加班。没有时间如何“常回家看看”?

  当很多休假制度成为摆设的时候,“常回家看看”不仅是“想不想”的问题,还是“能不能”的问题。这需要“常回家看看”法律进一步细化,除了需要约束子女之外,还要约束用工单位,还要创造“常回家看看”的出行环境。

  由此可见,“常回家看看”沦为摆设不只是儿女的错。(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