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京报报道的“天津独流调料造假窝点聚集”一事,天津市静海区委宣传部今日凌晨通报称,静海区委、区政府从区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等部门紧急抽调80余人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后再增加100余人,对独流镇进行全面查处。截至昨晚24点,公安部门已拘留涉案人员7人。(1月17日 《新京报》)
天津假调料案件被曝光之后,让人不得不担心“餐桌上的问题”。众多调味料知名品牌都被伪造,并且造假的时长竟然高达十年。若没有相关媒体的报道,真不知道这种造假的调味料还有多久的“寿命”。
因为天津假调料案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舆论,相关部门也在加强市场监管,对独流镇进行全面的查处。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来看,已经拘留涉案人员7人。但是,天津假调料案件不能只有事后的处理,还应该追问监管去哪里了。
十年时间内,假调料竟然可以如此堂而皇之的生产。涉及的造假窝点,绝对不是简单的隐藏功夫做的好就能解释清楚。如果,不是监管的失职,又怎么会让这些假调料横行十年之久?所以,事后的处理只是第一步,追责相关的监管人员,才是本次案件的重点工作。
根据相关的情况反馈来看,被曝光的假调料案件,还可能存在某种灰色交易。造假人员给两千就能保半年没事是不是确有其事,对于那些造假窝点的保护伞,更应该加大查处力度。
这些假调料对人体造成的是极其严重的,对于这种情况,更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让类似的事情不能再发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处罚力度薄弱,相关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某些人员的有意为之,都是造成这种造假事件发生的原因。对于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更应该制定完善的体系,来保证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
对于屡屡出现的造假事件,我们不能单纯的指望生产者能够良心发现但是,如果类似的事情再度出现,甚至漫长的十年时间都没有被发现和处罚,我们就应该追问,究竟是什么情况造成了这种现象?究竟是相关造假窝点的本事之大,还是相关监管部门的失职?保证“餐桌上的安全”,天津的监管者更应该守土有责。(中国台湾网网友:刘颂寒)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