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中华诗词大会:让古诗文大放光彩

2017年02月07日 17:32: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的古诗文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春节期间,《中华诗词大会》在央视一套的播出,受到观众极大的喜欢。近日,网易新闻报道: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走红,而该校语文老师却担忧古诗文教育。这让古诗文教育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当前古诗文的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可以说,古诗文教学目前已经陷入困境。有些学生对古诗文学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感觉枯燥无味,而且古诗文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高,使众人对古诗文的学习并不重视。

  众所周知古代经典的诗词、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屈原的《离骚》,到岳飞的《满江红》,再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挖掘和诠释,能让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得以增强。

  古诗文作为特有的文化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毫无疑问应该世代相传。如何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让古诗文大放光彩?

  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持续不衰的兴趣。这样语文教育责无旁贷,教育更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让孩子解除古诗文。可以学校开展特色传承国学经典活动,如诵读经典活动,使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成长,让中华国学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其次,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经典的古诗文以文字、图画等形式呈现出来,随处可见,让人们触目可及,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再次,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以及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注重对古诗文的理解记忆到古诗文的鉴赏阅读。并在语文教材中加大古诗文篇目的比重,考试中古诗文的分量有所增加。

  中国的古诗文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应该让古诗文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让古诗文大放光彩。(中国台湾网网友:佟欢)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