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别让吃货感慨逛到了假庙会

2017年02月06日 14:47: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北京市食药监局在北京市庙会期间,共抽检肉串类样本超百份,其中朝阳公园国际风情节及房山韩村河大集庙会的两例羊肉串样本检测出非羊源性成分,正在立案调查,违法者来年将禁入各大庙会。另有60余份样本仍在检测中。除了肉串,在果脯蜜饯中二氧化硫、肉制品中瘦肉精、食用油中酸价等常规指标的抽检中,240余例样本中未见不合格产品。(北京青年报,2017年2月3日)

  日前,北京市在内的多个省市区相继出台庙会食品管理办法,新京报在不久前报道出北京朝阳公园“洋庙会”小吃摊位被要求标示肉串原料,地坛庙会摊位安装控烟净化处理装置,这些举措无非是想把食品从购买到加工都曝光在市民的面前,可在看得见的措施后面,依然有看不见的隐晦,这在北京市抽检的羊肉串样品中得到证实。

  部分市民本身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庙会让市民忽略到食品安全因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干不净吃了不生毛病”的心理,说侥幸其实并不为过,事实确实也是吃点垃圾食物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二是庙会的氛围感染,逛庙会似乎不拿点吃的就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了,也就不太会注意买的是什么肉,吃得是否安心了。

  市场监管的屡屡碰壁,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流动摊位的管理,这一直是食品安全管理中无法攻破的难题,城管执法在舆论的猛烈抨击下变得艰难,自主贩卖的摊贩却是依靠勤劳致富的正面人物,这就让没有摊位许可证、食物来源不清不楚的摊贩有了回旋的余地。另外,庙会规模之大,摊位之多,恰逢逢年过节,要想管理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上出现漏洞竟然也显得情有可原。

  无良商家的瞒天过海则是食品安全中的最暗一环,笔者曾经在一个不是庙会的美食节上打过工,打工摊位卖的是一道叫做“蟹黄牙签肉”的台湾美食,摊位老板事先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取得了相关资质证书入场设点,但是在实际售卖过程中,却出现了坐地起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种种做法,把胡萝卜剁碎说成蟹肉的欺诈,这样的心理阴影让笔者多年来一直拒绝美食节。

  不得不说在庙会食品管理上的探索在逐步延伸,可是最重要的一环,无疑要管好商家,毕竟抽检的只是少数,试想如果食品管理电子化,是否会更加清晰,如果建立商贩信用档案,将商贩信息融入二维码管理是不是会有方便查询,只希望庙会的热闹背后是安全,免得吃货逛完了庙会,惊呼,我可能逛到了假庙会。(中国台湾网网友:程鹏子)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