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情酒宴,地方政府管得着吗?婚宴、寿宴、丧宴的泛滥成灾,礼金数额的一路飙升,不仅让民众苦不堪言,也让“礼仪之邦”千疮百孔。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通过“红头文件”来整治各种“人情债”。这两天,绥阳县在治理滥办酒宴的过程中没收民众饭菜,陷入了不大不小的舆论漩涡。不少民众认为办酒宴乃是公民自由,是私事,地方政府管得太宽,不符合现代政治理念。
政府形形色色的“禁办令”,民众苦不堪言的“吐槽论”,稍加检索便能让人眼花缭乱。毋庸置疑,酒宴泛滥政府不得不管,越拉越长的人情链必须得斩,但治理方法却在“红头文件”之外,就像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婚丧嫁娶办酒宴等“人情随礼”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千年,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产物,那时候生产力非常低下,农具要互相借用,哪家有了婚丧嫁娶之事,不依靠亲朋邻友根本不行。所以,各家各户平时都很重视搞好亲友关系,谁家有了什么事,或去帮忙,或去祝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礼尚往来”的礼仪逐渐病变为“尔虞我诈”的陋习,蔓延全国、城乡一体。滥办酒席以“人情”为掩护,相互伤害、互相算计,陷入恶性循环,没有外来强力,谁也挣脱不了。当丑陋的蔓延能力淹没社会的自净能力,索要彩礼变成了相互攀比的金钱游戏,闹洞房变成了满足阴暗心理的病态婚闹,酒宴中请草台班子跳脱衣舞,更是把“礼仪之邦”打的鼻青脸肿。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变味酒宴泛滥,说到底还是道德问题,是民俗民风“脱轨”的问题。但依靠民间有识之士逐渐觉悟,认识到它的不好,予以劝诫而后消失,那将是一个非常缓慢与痛苦的过程。同样,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政府手伸的过长,管理的过多过细,一些政策措施甚至有违人伦常识,引发的反弹声浪必然很大,实施的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因此,扼制酒宴泛滥之路,也是重建“礼仪之邦”之路,需要学习大禹治水,关键在于教育引导,不能单纯依靠一纸禁令。政府适度介入和道德教化“双剑合璧”,从党员和公职人员开始,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酒宴泛滥的问题,让华夏礼仪返璞归真。(中国台湾网网友:陈永轩)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