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农民夜校”教育培训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正式出台,对夜校教育培训的相关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从教学内容到课程设置,从教学形式到教学评估都有了参考遵循,而坚持政治引领、需求导向、分类施教、注重实效也成其亮点。(2月5日《四川日报》)
农民夜校不是新鲜事物,更不是创新。最早可以追溯到井岗山革命时期,当初在战火不断的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白天要行军打仗,只能利用夜晚的时间来组织学习教育,夜校由此诞生,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工作,工人白天上班,农民白天劳动,都只能利用夜晚的时间来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可以说,曾经的夜校特别是农民夜校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人才支撑。
农民夜校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当前,由于学历教育的普及化程度提高,各类夜校相继关闭,农民夜校也随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少而最终消失。四川省能够把农民夜校重新拾起来,通过农民夜校让人民群众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掌握到最新的致富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时政信息,可以说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但如何让农民夜校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创新才是农民夜校存在的动力。现在开办农民夜校,让农民能够心甘情愿地走进夜校去自觉地参加学习教育并非易事。目前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家中的都是些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这些人员基本上都不是家中的“顶梁柱”,就是让他们每天来参加农民夜校,也不会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这时,我们的农民夜校就必须转变思维,利用春节等农民的归乡时间,举办让农民感兴趣对农民发展经济有影响力的课程,才能真正吸引农民朋友们来参加这些学习培训。如果一味地只是按自己设定的时间和课程来教学,在家的农民朋友不感兴趣,在外务工的农民没有时间参加,就是准备得再好,也是枉然。
只有符合客观实际才是农民夜校的真正出路。农民朋友们不是不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他们也渴望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问题是要通过学习能够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才会有兴趣来参加,脱离了他们的实际,就会成为空谈。再者,有些地方举办农民夜校,和过去一样,把课程全部安排在晚上,距离教学点近的还好说,对于一些山区或者比较大的村来说,来回跑一趟夜校要花一两个钟头时间,那些山区山高路远也更危险,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农民夜校要想走得长远也不可能。
农民夜校要想开得好,取得好效果,就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农民需求,让农民朋友感觉不外出务工,留在家中也能发家致富,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朋友加入进来,否则,只有政府在唱独角戏,就是花钱请他们来,来的也只能是一些“重阳节”和“儿童节”,农民夜校的效果又如何体现呢?(中国台湾网网友:图八木)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