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定州市街头上演令人唏嘘一幕:一位摆摊卖自家土产的老太,发现收到一张百元假钞后追赶途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最终经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定州市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老太家人希望知情者能提供线索。(7月17日新华网)
社会上老年人“被为难”的事情屡见不鲜,有鼓噪老年人买保健品的,有忽悠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的,更有甚者电话咋骗老年人汇款的……而这一次,摆摊老人成为了假钞事件的受害对象,让人不禁为之惋惜,相信看过这则新闻的社会民众,必然会以爱憎分明的态度来谴责使用假钞票的人。透过现象看其背后,为何假钞票会瞄准老人这一群体,有着其不得不说的秘密。
老年人对钞票真伪辨识度不高,让不法分子“捡漏”。“老小孩”,是指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越老,其行为处事能力就如同小孩一般,乃至老年人成为了受害的重灾区,再加上新版人民币的市面流通,更是让不法分子看到了“钱途”。为了迎合科技的进步,减少伪钞对社会经济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更是让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不遭到损失,所以才有了一次次改版的人民币。自2015年新版人民币在市面上流通以来,就曾出现过验钞机识别不了的现象,坊间也短暂出现过新版钞票不受欢迎的现象,新版人民币无疑成了老年人的软肋。
老年人上当受骗,不能把责任归咎于老年人自身,社会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切实履行新版人民币防真伪普及工作。众所周知,银行在我国社会中承担着人民币流通的工作,每版新人民币的发放及旧版人民币的回收都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那么,银行不能只顾头不顾尾,还应该把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切实把人民币防伪鉴别工作当做全民普及工作来做,这样不仅仅提升了新版人民币的公信力,而且提高了广大民众对钞票真伪的警惕性,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老百姓角度来讲,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摆摊老人“被为难”事件,挑战了国家法定货币在社会中的公信力,也给社会全民普及钞票辨别真伪工作敲响了警钟。在维护人民币正常流通秩序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紧贴地气,亡羊补牢,严厉惩处涉及人民币违法犯罪行为,让假钞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中国台湾网网友:李川川)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