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稳定的政局和社会治安,和平的国际环境,国家内部相对统一的认识,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备受瞩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成就之一就是国家的扶贫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到2007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平均增速是10%,农村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翻了30倍之多。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1.6%。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极度贫穷人口的数量从1987年的8.36亿减至2010年的1.56亿。中国的贫困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只有7000多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过去十年,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城市贫困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不管按照何种贫困标准,贫困人口的减少幅度都是非常显著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保持这样一个较低的绝对贫困发生率实属不易。
我国之所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当然是因为付出了不少的努力。那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比别的国家在扶贫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其实在这些的背后不仅仅和每个人的不懈努力有关系,还与我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改革开放等等一系列政策息息相关。
首先我国主要是改善了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为了扶贫而扶贫。而改善了教育和基础设施,是中国扶贫的一个壮举。很多地方因为没有教育,脑子不富,所以就一直贫穷。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还是相对不错的。而要致富、先修路,中国近年特别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所以给贫困地区带来了希望。这让一些交通闭塞的地区有了通向外界的路。
其次,是我们改变了扶贫的思路。别的国家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给农民补贴,结果今年吃饱了,明年又是问题。中国转换思路,让农民进城务工,结果让大部分农民脱了贫。城市化是一个重要推力。为了谋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尽管在中国严格的户籍制度下,大多数农村人口不能享受社会福利和其他只限城市居民使用的资源,但是他们在城市赚得的财富远比农村多得多。至于城市贫民,政府除了给予他们最低生活保障之外,还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外加上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不断制造就业岗位,以及鼓励大众创业创新,所以扶贫工作有巨大成就。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我国出口额迅速飙升,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内外企业的互通,使得就业机会增多,商品的成本降低,这些都对减轻贫困的工作意义极其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贫穷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发了新疑问——当前的扶贫模式能否持续。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会更加突出,会给扶贫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政府的扶贫观念要有所改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权衡贫穷,不能只通过收入这一个方面。在当前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如何进一步消除贫困?答案是:财富分配均衡、人力资本利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但是我国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福祉,2015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这份长达万余言的重要文件,对未来五年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我国政府正在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世界对中国扶贫成就不吝赞美:“中国扶贫成就史上最伟大”,“对中国经济转型充满信心”,他们的话,许是客套之语,许是距离之美,恰与当下部分国人的习惯性批评形成反差。中国要在理性中前行,奋斗中崛起,继承中伟大。发展的过程别丢失一些美好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精神。中国要前行,宁少些溢美之辞,多些盛世危言。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园,责之切,只因爱之深。(中国台湾网网友:邸泽鑫)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