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怎么不和妈妈顶嘴?’看到妈妈嘴里蹦出的一件件‘杀人武器’,我只好低头拼命写作业。”这是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喆的一篇日记,日记的名字叫《我恨“别人家的孩子”》。(5月19日人民网)
“我的孩子不能输给别人”“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强”……这是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共同现象。殊不知,凡事总有科学,教育有其特定的规律,只有把握和顺应孩子内在特点,量身定制出符合孩子的方法路径,才能好心办好事,达成预期目的。否则如若家长只是一味眼睛向外,不切实际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盲目比较,只会弄巧成拙,好心做错事。
众所都知,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每个孩子而言,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体,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本就没有可比性。培养和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不是盲目攀比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挖掘孩子自身潜力潜能的过程。一句话,每个孩子的成长成才不是跟他人比,重在跟自己比,贵在成为最好的自己。
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都有望子成龙的家长,而盲目的攀比往往让家长们深陷漩涡却无法自拔。诚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每一个父母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愿。作为我们每个父母都希望和期盼孩子能够领先他人、走在前列,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衡量和评价孩子的成长成才不在于孩子是领先还是落后他人,而在于孩子相比于之前是否有改变、是否有提高、是否有进步。可以这样说,只要孩子这次比上次好、现在比过去优,就是成长,就是进步,就是提高。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孩子落后他人,都当给予孩子大力点赞鼓励。这才是称职合格父母的眼界和聪慧。
无庸置疑,比较之心,人皆有之,十分正常、无可厚非。但跟谁比、比什么、怎么比,却不容小视。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成才问题上,作为父母如若一味拿孩子与他人作比较,只关注和在意孩子之间的差距,而对孩子本身所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形下,对孩子的批评训斥必然多于表扬激励,其结果只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加剧孩子的焦虑感。毕竟每个孩子都有积极上进之心,都渴望赢得父母的肯定褒奖。
什么是成才?或许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一次,有人问杜鲁门的母亲,是否为自己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感到骄傲?这位母亲回答说:“是的。但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感到骄傲!”身心健康、快乐向善、自食其力就是成才,就值得父母为之骄傲。
常言道,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面对孩子的成长成才问题,对于我们每个父母而言,理智而正确的态度是不拿孩子盲目去与他人作比较,而是把孩子自己作为参照,让孩子自己跟自己去比,坚持只要孩子有进步、有提高,就发自内心的为之高兴喝彩,毫不吝啬的给予点赞激励。唯此,父母才能从盲目攀比的焦虑中走出来,家庭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也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才有助于孩子朝着向上向好的成长方向发展。(中国台湾网网友:罗建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