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大学生“网络速递员”的信息选择

2016年04月07日 16:2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当下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伴随着手机的快速更新和智能化。网络信息也实现了大面积的覆盖,微博,腾讯,论坛等信息平台,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了解资讯,发表意见的根据地。然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在面对听到看到的网络信息时往往是不成熟的(当然,这也存在于其他的社会成员中)。

  一方面,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年,带有了新一代青年创新、思维敏捷重视自身发言权的特点。但当遇到判断和选择时依然带有“犹豫”“冲动”等特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尤其是当看到在网络上报道的某一新闻时,由于缺乏个人的分析和判断力,对于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件情绪更是容易激动,甚至是产生过激行为,在未真正了解到事件的真实情况时就开始转发,或是随意发表个人意见。有些人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中所承担的角色,随意性、娱乐化越来越明显。作为接触新媒体最多的人群,大学生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网络信息发布者的免费速递员,在获取资讯的同时,也成为了传播者。

  然而看似简单随意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依旧不可小觑。曾经震惊一时的药家鑫事件最终在公众的声讨声中失去了辩解的机会。而在一所高校,发生在2014年寒假的“某女生失联”事件中,大部分同校生参与其中,发布、转发该消息。但是,又有多少人最开始会质疑消息的真实性,对于整个过程有自己的判断?微博好友圈内,每十个人有八个人转发了该条消息,而大多数人是抱着求关注的心理(当时多个学校发生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在消费这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信息。而最后,一场见网友事件,转化为了“失联”事件。该女生也因在网络上的高点击率而受到了更多的压力。

  而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因其虚拟的特点,无论是在信息更新还是传递上都有快餐的特点:做的快,吃的快,不易吸收,缺少营养。导致了信息在传递伊始就缺乏一定的真实性的考证。而这,却正是新闻核心所在。不可否认的是,传播的速度越快,信息的反馈速度也就越低,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作为连接发布者、接收者、传递者之间的链条,网络信息通道不畅通也影响着大学生“速递员”这一尴尬的身份。就如同十字路口上的交警指挥一样,网络信息在输送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长效的制约管理机制,这就使得大学生在面对信息的传递时,在缺乏辨别能力的情况下,往往就造成了信息的阻塞,无法形成一个正常的导向。

  那么,当作为信息接受者或者说是消费者的大学生承担了网络速递员这一身份时,该如何作出选择?

  首先,大学生需要强化自身的新闻意识,提高个人责任感,对于网络上的话题和事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其真实性,然后进行辨别,在有序清醒的状态下发表个人意见,传播该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多积累一些其他方面的经验。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做好了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储备,这场网络信息之仗才能打的漂亮。

  另外,信息的发布者,如各大网站,新闻媒体能够及时充分的了解资讯,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保证其真实性,又要确定其完整性。争取从源头上保证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的真实性,为传递员信息选择提前做出判断。

  最后,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下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做好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角色。而这个“把关人”,需要政府,需要媒体,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网络速递员的信息选择,不应该只是信息的享用者,更是网路信息环境下的每一个人。有所鉴别,去伪存真,是网络世界中每一个“公民”的职责,需要我们共同履行。(中国台湾网网友:纪春晖)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