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主席午餐看整治“舌尖腐败”之路

时间:2014-05-12 16:08   来源:中国台湾网

  5月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午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用餐。因为开会,中午1点半才开饭,午餐是简单的四菜一汤。(《郑州晚报》,2014年5月12日)

  以工作餐为名,行舌尖腐败之实的行为不在少数,甚至比比皆是。吃饭要高端大气上档次,用餐要鲍鱼燕窝鱼翅,酒水要茅台进口洋酒......这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干部的“工作餐”,一顿下来往往数千上万元,奢靡浪费至极。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流传至久的谚语,无不讽刺了当下某些干部的作风问题,吃喝玩乐一样不少,追求高档次、超豪华,严重浪费国家财产,损害人民利益,造成了财经三公经费预算的逐年递增。

  舌尖上的腐败是近来中央政府重点整治的对象之一。“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治国先治吏,自建国以来,我国从未放松抓廉政建设,警钟长鸣,对于违法犯罪的干部必严惩不贷,收受贿赂、公器私用都触碰了法律的高压线,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舌尖上腐败的热议在于三公经费的数额巨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反思。为何寻常人家能清粥小菜过日子,干部官员就要大吃大喝填饱肚子?这是权力观的作祟还是“官气”横生?

  不得不说,超规格的公务接待一是因为不正的作风,二是源于抹不开“面子”。不论是上级部门来检查,或是同级部门来指导,都不好意思让客人简单用餐,总认为简单的工作餐太敷衍、太随意,不尊重客人,不给客人面子,如此一来,形成了越尊贵的客人越要多喝酒的歪风邪气,酒桌上谈公务也成为了家常便饭。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然而今天,很多地方错误解读了酒文化的内涵,“哥俩好不好,就看白酒喝多少”,将拼酒作为友谊的见证,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糟蹋。

  总书记在兰考县参加民主生活会,用简单地四餐一汤就解决了午饭,这难道是兰考县政府没有尽好地主之谊吗?兰考用当地特色的大刀面及简单小菜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的极大热情与欢迎,也用总书记的用餐对外传递了一个强烈信息:厉行节约!中国最高领导人以简单午餐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楷模与榜样,为各级党和政府传递了杜绝浪费的信号。相信有总书记作为榜样,各级干部都能纷纷效仿,抹开所谓的“面子”,用内心真诚的欢迎来取代流于形式的餐桌仪式,将舌尖腐败消灭在“最后一公里”。(中国台湾网网友:萧存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