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传承与邻里关系渐行渐好

时间:2014-05-08 15:54   来源:中国台湾网

  看了5月6日慈溪新闻网上《胜东村上演舌尖上的立夏》这篇报道,心中颇多感喟。它不仅让我重温了童年回忆,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十七桌流水席,六个土灶煮立夏米饭”,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饭香、豆香和欢笑声融合在一起,其乐融融”,这样的画面何其温馨!以前,我们总是感慨别处有百家宴、长桌宴,而我们这边什么也没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未必。熟悉的地方不是没有风景,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欣赏美的心。就像这次的流水席,如果我们不关注,很难想到身边竟有这样的“盛事”。人总是习惯忽略,忽略身边的“小美”、“小善”,忽略身边的“微感动”、“微问题”,当这种忽略积溺成疾,便成了遗忘。现如今,很多小年轻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对于传统的元宵节、清明节却没有什么概念,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对于好的传统、好的习俗,我们应当保留、传承,并把它发扬光大,使其具有时代特色。这既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当然除了对传统的继承,这篇报道里还有一种情感让我十分感动,就是邻居间的和睦。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人与人之间无非就是一种互帮互助的关系,邻居之间更是如此。我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人大多贫穷,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开心地过日子,邻舍之间关系特别融洽。记忆中,串门是许多村民饭后的例行事宜。不下雨的夏日夜晚,有电视机的人家甚至会把电视机抱到稻地上,与附近的邻居一起看。这种感觉可真好!

  但是如今物质富裕了,人情似乎变得淡了,小区里旋转门、笼子门、防盗门越装越多,隔绝了小偷,也隔绝了邻里之情。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城市里,两户人家有可能门对门住了10来年却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一如老子所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因而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我觉得特别亲切。

  其实,我相信现代人也渴望能有一个和睦的邻里环境,但囿于自私、缺乏信任等原因,始终未能向对方伸出友爱的手。人同此心,“多年邻居变成亲”便成了一种奢想。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前脚不踏出去,后脚又怎么跟得上来呢?”我们应当对邻居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关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诚地与他们相处,想必邻居也会予我们以同等的回报。当然,社区也要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流水席这样的集体活动,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或许,缩短邻居之间的距离给别人带去快乐的同时也能让我们过得更开心。套用报道里应阿姨的一句话:“现在孩子少了,邻居就和亲戚一样,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年都能办,让下一辈更团结。”(中国台湾网网友:潘玉毅)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