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应多补文化之钙强自信之体

时间:2014-05-06 16:12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据在场学生回忆称,习近平说现在学生的学习和读书环境已经好了很多,自己的大学是在上山下乡的时候上的,那时候周围的小气候就是“到处找书看”,《浮士德》就是在那个时候找别人借来看的。虽然看不太懂,但一看就“爱不释手”。不过,借书的人也着急看,每到赶集的时候就催促他还书。习总书记这个“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让现场响起了掌声,氛围也更加轻松。(5月5日中国新闻网)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习近平总书记“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令我们青年深思,中国经济日渐发达,东方之狮早已经在世界之林里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我们的文化建设却如短板一样制约着我们进一步构建伟大复兴“中国梦”。

  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人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其实,多补文化之钙,就是增强青年民族自信、个人自信,归根到底就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提出过“文化自信”的概念: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讨论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今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大座谈中多次提到文化自信,称中国是睡醒了的善良的狮子。“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但上升到民族,就是民族文化的意气风发之面貌。

  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青年的文化程度决定着中国的文化程度,青年的文明程度更决定着中国的文明高度。然而,当今中国青年缺钙现象令人堪忧不已。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一些青少年的心智,被讽刺为“新时代的精神鸦片”;网吧成为一些青少年的主要娱乐场所,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实现自己现实生活不可能有结果的幻想;色情小说、血腥快文充斥着本应朝气蓬勃的青春,让一些青少年在萎靡不振的荒漠中徘徊。本应当在“八九点钟的太阳”而大补文化之钙的青年,却经常去吸一些“雾霭”,吃一些“地沟油”,这毒害的不仅仅是我们青年的心智,更毒害的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拥有悠久的文化传承,但却在很长时间中缺少社会文化氛围的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文化繁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说,首先应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重新树立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发掘出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当文化之钙洋溢着我们青年周围,当文化之光充斥着我们青年的四周,那么文化自信将会指日可待。4月22日下午,李克强总理给近日创建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三联韬奋书店致了一封回信,总理在信中提到“好读书、读好书既可提升个人眼界及综合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激励奋发有为的情怀”,并为三联韬奋书店的做法点赞,鼓励其继续努力,以成为城市精神地标。李克强总理用另外一种方式鼓励了我们广大青年要多读好、读好书,这是对我们多补文化之钙的激励。

  如今,哈日文化、哈韩文化和好莱坞文化强势来袭,面对纷繁杂芜的文化潮流,我们很容易错补钙、乱补钙,我也很容易不敢补钙,中国青年多补文化之钙,是补好钙、钙补好、好补钙,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面对多方文化,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中国台湾网网友:别亚飞)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