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文凭”怎么治?

时间:2014-04-08 18:55   来源:环球时报

  据媒体统计,十八大以来落马的60多名副厅(局)级高官中,拥有博士学历的至少12人,约占1/5。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各级官员参加过“学位速取”培训。有人称这些人“不学无术,图虚名,招实祸”,称应该“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时代周报)

  曾经有句笑话:因为他是领导,所以他是权威;因为他是权威,所以他是专家;因为他是专家,所以他是权威;因为他是权威,所以他是领导。说到底,之所以能权威专业的理由,就在于他是领导。

  把这个笑话和这篇新闻放到一起,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能成为领导,因为他的“文凭高”;而他的“文凭高”,就因为他是领导。看到这,恐怕没有人能够笑得出来。

  从隋文帝开科取士开始,学历文凭一直就是士人入仕的基本条件。唐高宗时期薛元忠贵为宰相,却以“始不以进士擢第”为平生第一大恨;宋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要及矣”;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在提升了官员队伍文化水平的同时,给了寒门士子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很多无耻之徒也妄图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借此敲开仕途大门。

  而今天,一些腐败分子不仅把高等教育、在职培训当着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也把它作为自己搭建人脉、铺平仕途的舞台,甚至打着学习的幌子,进行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于是,利用各种机会外出学习培训,获取甚至牟取更高学历,把原本纯洁的高等教育搞成了官学勾结、官商勾结的工具。不仅滋长了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极大地损害了学术尊严,让原本干净的文凭证书如同注了水的猪肉,变得一文不值。

  要提升干部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固然需要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官员队伍,但更需要官员队伍的高素质、高能力。如果一味的以文凭论英雄,学历论成败,而不加以甄别,就很难避免官员为自己的学历“加码”的问题和泥沙俱下、龙蛇混杂的局面。

  因此,要彻底杜绝“注水文凭”的出现,除了对造假者施以重惩,更应该对目前的官员选拔进行反思,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任用规则,提拔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有品性的官员。(中国台湾网网友:周文郁)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