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水池泡脚”给时评人提了个醒

时间:2013-08-02 15: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日,一组中国人在法卢浮宫水池泡脚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并引发争议。有中国网友贴出此前大批游客在西湖洗脚的图片,鞭笞中国人“无德”;卢浮宫工作人员让·保罗告诉记者,炎热天气里不少游客将脚放进卢浮宫庭院的水池里,这种现象很常见,西方游客尤其多,中国游客倒并不常见。(8月1日《环球时报》)

  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鞭笞是时评人的职责所在,但漫无目的的鞭笞就走到了其反面。在卢浮宫前的水池里泡脚的新闻甫一发出便引来无数责骂,而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人的素质底下。但一个可悲的现实是,在那里泡脚的竟然是西方人居多。这真的是让这些时评人情可以堪呢?为了捕捉眼球,为了追求短平快就需要如此不顾客观事实就妄加评论吗?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时评的基础就是应该建立在新闻事实清楚之上,假如一则新闻是虚假的,那么,评论就会失去意义;假如新闻是断章取义的,那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所以,透过这个洗脚事件可以给时评人提个醒。

  在这则新闻刚刚出来之后,“中国洗脚大军”、丢脸丢到外国去,这诸如此类的话语充斥着评论的主流领域。这样的错误背后掩饰不住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多时评人和媒体仅仅是看到了标题和一张似是而非的画面就开始评论,压根没有对于那些背后的细节进行深究。真可谓是中了标题党的计!在遵循着“短平快”的时评领域内,很多时评人根本对新闻不分析,一旦看到一个标题就确定了时评的主题,开始大写特写起来。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时评的内容没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时评的论述呈现同质化倾向,千人一面,写的都是一个逻辑一个思路,脱离了新闻时评的价值根源。

  对于时评人来说,首先的任务不是别的,正是要辨别新闻的真假。在辨别的过程中,需要对新闻事件的过程分析清楚,有哪些环节,出现了哪些冲突和矛盾。新闻的真假分析建立在新闻准则之上,有很多一看就十分不合逻辑的新闻,或者是陈年新闻的拼凑,或者是主观臆断,面对这些新闻如果没有去伪存真的本领,仅仅是起哄似的一哄而上必然造成时评的乱象,也违背了时评的本真。拿卢浮宫水池洗脚的新闻来说,一张图片再配几段文字,如何说明其真实性呢?真实的新闻判断务必是来自于正规来源,即保证新闻源头的正确才是新闻真假的标准法则。

  在确定新闻源真伪之后,才能开始论述,而在具体论述上也不能戴帽子。因为同样的在水池泡脚,缘何外国人的素质就不低?如此双重标准的评论无疑是错误的。评论要坚持的就是从一而终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点,不能因为人的变化而将标准变迁。所以,透过这次卢浮宫水池洗脚的事件,对于时评人来说,无疑需要惊醒,不能顺着新闻标题走,不能被标题迷惑,一定要判断新闻真伪,然后再评价是非。这才是一个真正时评人应该遵循的准则,也是时评人的职业道德所在。(中国台湾网网友 王传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