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锦昊”并非一朵奇葩

时间:2013-05-27 14:3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大呼“丁锦昊,你要火了”。(5月25日 《新闻晚报》)

  在外国旅游回来的国人,都会因为自己在他乡的特殊待遇而感到羞耻。卢浮宫外会有中文标示写着禁止随意大小便,荷兰的花展上也一直见到中国人'辣手摧花',甚至于本来就不查票的欧洲火车,一有中国人登车就不得不普及查票。更别说在空中航班上大打出手的经典案例。而至于在庄严的埃及神庙里的“丁锦昊到此一游”,也已经谈不长有什么奇特之处了,虽然这在外国友人眼里,已经是够得上犯罪的事情。

  能去埃及游玩,那在国内最起码是中等以上的家庭行为,这里面的教育恐怕也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然而素质却不因为教育或者家庭环境而凸显,这就有点不可思议。本来就以相信友人自觉行为的埃及卢克索神庙,遭此劫难之后恐怕是要“防火防盗防华人”了。

  有人已经人肉到丁锦昊,乃是南京一名中学生,更有论者希望其家庭成员能出来道歉。余以为道歉有何用?中国从来不缺乏不痛不痒的过场教育,就一句“对不起,我下次不敢了”,就能轻描淡写的抹去历史古迹的那无法挽回的损失?孩子的不懂事、乱闯祸,是该由大人买单,但是大人某些时候又在”装睡”,或者压根就不会因为几千公里之外的那些中国字而内疚,而大家就已经先入为主的进行缺位审判,恐怕也太有点一厢情愿了点。

  联想到成龙在两会的提案,说公共场合抽烟,在新加坡和中国就有两种不同结果,而迥异的制度和环境,就导致了同样一个人,出国前后就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这实在是中国文明化的一种讽刺写实。中国在当下追求经济效率的大潮流中,似乎一直都在着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然而过程和结果,是不是有种本末倒置的错觉呢?

  “到此一游”,属于素质和行为都不受约束的国人最爱。走哪刻哪,也无所谓是不是上海世博会,或者是故宫博物馆,只要我乐意,就没什么不可以。奇怪的是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丑恶行为,竟然罕见抓到现行。也许“案发现场”,是有很多人看到,然而这种“勿以恶小而不为之”的心态,甚至会让路过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当然即便看不顺眼,但是国人“勿管闲事”的明哲保身,又让多少“丁锦昊”应运而生。

  也别太苛责丁锦昊,打板子也别全打他身上。一朵奇葩植物的诞生,无不和种子、土壤、养分等等有着莫大关系,到最后结出个怪果子来,这恐怕也算是集体的结晶吧。(中国台湾网网友 谢伟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