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铁的“中国痔疮”有点痒

时间:2013-04-17 15:09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日,有网友爆料,在巴黎地铁看到了用中文写的小广告“上门理发”,网友感叹,小广告终于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如今我们对小广告天天喊打,却又无可奈何,楼道、站牌、天桥、马路上到处都有这种城市牛皮癣。(4月16日 央视网)

  牛皮癣广告登陆巴黎地铁站,通过微镜头又被回传到国内,围观者自然免不了一顿牢骚。主要愤慨集中在如此“走出国门”,实在是丢了中国人的脸。小广告这点事在中国来说,其实引起不了太大的骚动。放眼望去,有电线杆处皆有“老军医治疗梅毒”“办证”等蝇营狗苟之云。对于这种城市痔疮,国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外国小广告必定也是有的,不可能所有的民生需求可以有权威发布的机会。和中国有某种类似的是他们也有散发名片、散发印广告的纸巾的习惯,而电话亭又是其中的重灾区。然而不同的是,这些国外小广告的始作俑者,绝对不敢用“牛皮癣”这样的方式来广而告之,一旦发现由警察来处理,直接按违法的条款处理,相当有威慑力。

  而反观我国,对于小广告处理则太“温柔”了。基本是由城管按破坏市容环境来处理,没有将其上升到犯罪的层面。实际上按《刑法》规定,“办证”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然而言之凿凿听之藐藐,徜徉在街上谁都会轻易的发现城市牛皮癣,这些打不死的小强似乎生存土壤相当滋润,只有在领导视察或者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有城管以及志愿者们对其“洗心革面”。

  不以恶小而为之,是古人给我们的箴言,但是显然这话在小广告这个行业是不太适用的。相比于道德自我规范,生存的压力显然更加的急迫,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罚款、教育对于小广告从业者也许根本无效,因为你解决不了他们吃饭问题。

  有效对付小广告,国外的经验相当值得借鉴,欧美报刊媒体相当发达,不仅版面众多,而且分类广告价格低廉,普通人经常在这种广告版块里进行双向互动,家教、租房、招工甚至是找猫找狗,都能信手拈来。国内报纸在阅读内容和广告发布上则有点两极分化,两者总不能达到和谐的最佳点,本是小广告咸鱼翻身的最好平台,却在报业人眼里达不到口碑和实用的双赢效果,也就只能被边缘化。

  再看看巴黎地铁的中国小广告,也许后果没那么严重,但肯定会让巴黎市民对国人的看法出现狭隘化的加码。在老百姓眼里,能出国到巴黎的都算是精英人物了,也请你们悠着点啊,没事刷什么“上门理发”,记住这是在外国,别到时候警察上门,可就悔之晚矣。(谢伟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