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网络发言的理性

时间:2013-06-09 13:5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前不久,“丁某某到此一游”的印记刻到了埃及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一则微博被网友们在气愤中轮番转载,网络瞬间形成了讨伐丁某某的舆论场。丁某某的真实身份被“人肉搜索”是南京一名初中生。即便其父母在第一时间联系媒体就此事公开道歉,而舆论旋风并未减弱。

  丁某某的行为显然是不文明的,但批评不文明行为不应该“以暴制暴”。以不文明对不文明,是难以实现道德救赎的。

  丁某某属于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人肉搜索”并公布个人信息明显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其父母在第一时间公开道歉,已经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网友发言继续不依不饶,可能有“矫枉过正”之嫌,甚至有演变为“网络暴力”的危险。

  眼下,已经有不少事件经网络“发酵”后演变成为“网络暴力”,给很多人带来伤害。有些人思想存在一个误区,以为谴责不道德的行为就可以为所欲为,结果常常自己越过道德的底线揭人隐私、信口谩骂,沦为失德,甚至犯罪。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人都提供了“麦克风”,而微博“自媒体”的兴起,又让个人的语言和观点得以迅速传播。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便利、快捷而且匿名的传播环境,也容易让人失去自律,不少人甚至“口无遮拦”,将网络变成“语言垃圾场”。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的频发表明,伴随着冲动与非理性,有些网络言论正在越过道德和法律,撕裂着当事人的隐私,代替法官提前宣判当事人的罪责。

  如果网络言论一味地“只要自由、不要约束”,“只要权利、不讲责任”,不仅危险,还很可怕——谁也不敢说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被“人肉搜索”的对象,因为随时可能“躺着中枪”。

  因此,网络言论也需要增加理性。网络虽然是虚拟社会,但仍然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网民仍然是公民,现实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在网络上仍然应该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像在现实社会一样遵纪守法,谨言慎行。面对网络话题,我们应该理性参与、慎重发声,不图一时口舌之快,不能因为“披了个马甲”就忘记自己的道德底线。

  网民既是网络的参与者,又是网络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有人人自觉维护和净化网络环境,健康、有序的网络氛围才可期待。我们应该自觉增加网络发言的理性,学会冷静分析,独立思考,不猎奇、不逐腥,让我们的网络环境更加理性、健康。(中国台湾网网友 熊传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