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行业尤其是垄断行业中,有很大一批人是没有编制的底层员工,干着最辛苦的工作,却拿着最微薄的工资,我们把这类人称为临时工,可“临时工”三个字如今演变成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
延安城管队员执法时双脚跳起猛跺倒地商户被曝光后引发舆论哗然,当地城管局回应,脚踩商户者属临时聘用人员。巧合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南京市决定要全面清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广州禁止“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现代快报》6月5日)
临时工如今有了新的含义,用来形容专门被官方或企业用于顶罪的员工。城管暴力执法了,是临时工干的;政府机关人员醉驾了,是临时工干的;上班打牌被曝光了,临时工干的;强拆民宅了,还是临时工干的。临时工简直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临时工的存在,不仅助长了相关单位的懒惰作风和侥幸心理,更让很多真正的责任人免于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
临时工的出现并不偶然,鉴于政府部门或者企业的“正式工”身份和地位的要求,一些不好解决或者上不了台面的问题就让临时工冲在前面。难题解决了再好不过,一旦捅了篓子就祭出“临时工”这面挡箭牌,反正“临时工”也没有编制,借坡下驴正好将其辞退。
现在有些问题,临时工就是个替罪羊,退一步讲,就算是临时工干的,相关部门就能够撇得清关系吗?最起码,监管不力的责任是无论如何推脱不掉的。这恰恰说明,我们有些单位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着漏洞,“临时工”们屡屡做出违法乱纪的事,为何行政执法部门仍要聘用他们?不要以为辞掉几个临时工就能够转移民众注意力,真正要反思的是用人制度有没有缺陷,临时工的背后有没有人指使。
现在有一种现象是,有些政府部门雇佣了一大批临时工来负责日常工作,而那些捧着铁饭碗的正式工却人多事少,工作没有压力,上班闲聊天打游戏。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想来很多地方政府要求清理“临时工”很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
不少地方正在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好处显而易见。在目前公务员队伍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公务员聘任制免除了机关“进一个人就要终身负责”的后顾之忧,降低了机关的用人成本,也使单位聘到了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对在职的公务员形成了一种“鲇鱼效应”,从而提到了政府的效率。让真正负责工作的人员动起来,就能够弥补“临时工”
从法律上说,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临时工这个计划经济的产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事实上,很多部门企业仍然在启用大量的临时工,这本身就是对法律的亵渎。怎样破解“临时工”难题,还需要从用人制度做好详细部署。(中国台湾网网友 毛旭松)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