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大“中学生舌吻”雕塑的误导性

时间:2013-05-30 13: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车站的休息长廊里,一对穿着校服的男女中学生当着众多候车人的面,玩起了“舌吻”……近日,在漳州碧湖生态园里展出的这样一件艺术品,引起了市民众多非议。据悉,今年6月16日—11月31日,在漳州碧湖生态园拟举办“从卡塞尔走来——首届漳州国际公共艺术展”,这是拟参加艺术展的一件艺术品,名为《车站》,是青年艺术家柳青的作品。柳青回应称,他创作这件作品,是针对这种社会现象提出一些思考,并希望引起家长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警觉。(5月28日 《海峡导报》)

  近段时间来,不少城市公共场所的雕塑引发争议,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雕塑没有艺术感和美感,还容易产生误解,误导社会风气。我们从“中学生舌吻”的雕塑的表面看,确实很容给人产生误解,以为中学生在车站舌吻没有不可以,很容易误导中学生早恋。从这个角度说,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一点,“中学生舌吻”雕塑并不是一幅独立的雕塑,而只是名为《车站》的雕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的是当下车站的真实生活状态,雕塑取材完全来源于现实生活。换言之,评价“中学生舌吻”雕塑,我们不能脱离整幅雕塑,不能把“中学生舌吻”雕塑从整幅雕塑中剥离出来评价和理解,必须放在雕塑的整体当中去理解。而从政府雕塑本身的态度角度来看,对于中学生舌吻或者接吻等中学生早恋这种社会现象显然持的是反对意见,雕塑的本意是警示中学生,而不是误导和纵容中学生早恋。因为在雕塑作品中的保安人员对舌吻的中学生采取的是愤怒态度,就足以表达雕塑的真实含义和本真态度。

  再者,退一步说,纵然“中学生舌吻”雕塑有一定的误导作用,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拔高和放大“中学生舌吻”雕塑的误导作用。一方面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看到这幅雕塑,就算看到了这幅雕塑,不代表学生就一定去模仿。更何况从当下的社会现实来说,有中学生舌吻的社会镜头太多,青春偶像剧中这类镜头的铺天盖地,公交车、地铁上不时上演,现实生活中的中学生舌吻对中学生的误导作用远大于雕塑。另一方面,在今天,中学生在车站乃至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接吻、袭胸早已经不是新鲜事,而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已经见怪不怪,甚至有了麻木感。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显然不是“中学生舌吻”雕塑的误导,相反正是有了中学生舌吻的现实生活才有了“中学生舌吻”的雕塑,“中学生舌吻”雕塑是中学生舌吻事实的果,而不是因。

  总之,我们一味的指责和担心“中学生舌吻”雕塑的负面作用和误导作用,实际上找错了问题的方向,对于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换言之,只要我们的性教育、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没有跟上,不管有没有“中学生舌吻”雕塑,在车站舌吻的中学生也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与其反对“中学生舌吻”雕塑,不如反思我们的教育得失更实际。(中国台湾网网友 张立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