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再次陷入争议。网传小龙虾是当年侵华日军生化部队引进中国用来专门处理尸体,同时称其体内积聚了大量铅、镉、铬有害重金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记者昨日采访了食品安全专家、科普专家、医院、烹饪协会等多方面人士,为公众答疑解惑。(5月15日 《新京报》)
仲夏时节,正是吃货们大快朵颐享用小龙虾的季节。喝上几杯扎啤,啃上慢慢一大盘的麻辣油淋小龙虾,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但也有“望虾兴叹”的,比如笔者就对于这种传说中出自于臭水沟的小家伙颇为不待见。而关于小龙虾曾是侵华日军处理尸体才引进的传闻,笔者也确实早有耳闻。如今为了打消这一部分人的疑虑,很多专家、非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说法。
参与这场“小龙虾相关事宜发布会”的,既有美食网站的科普专家,也有中国烹饪协会的权威人士,同时也能听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北京卫监部门的发声。这些人从小龙虾属性、繁殖环境、重金属以及病虫相关知识,给出专业性解答。当然,是否是日军拿来处理尸体的问题上,也是来了个“了断”。
笔者认为,专家们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回应当下大众的某些日常生活,实在是利民的好事。坦白说,专家说的话并没有一味的引导和暗示该不该吃小龙虾,而是把相关问题说透了,那至于吃不吃,就是吃货们的选择。正所谓把知情权还给大众,恐怕说的就是这个理。
不管事情大小与否,只要是百姓急盼解开谜团的,都不能等闲视之。大到工程建设,小到盘中龙虾,只要是百姓想问个明白、合情合理的,就理应由相关部门组织力量,深入浅出的把问题铺成开来。有理有据,让人觉得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得到知识性的指引,减少行动盲区的同时,又能真正从职能部门那感受到非同一般的“技术支持”,满足感定然大大增加。
其实这次科普小龙虾,我们也经常能在电视节目中一些“生活小贴士”等节目中看到过。观众们把一些生活疑虑汇总起来,由电视台牵头寻找力量给予解决,效果颇佳。而当下的某些节目,也把触角延伸到民生关注的领域,比如地下水管爆裂、井盖被偷等生活苦恼,如果处置得当,也是好事一桩。透明化、阳光化,小小的龙虾让民众的知情权落在实处。当然,国人所期待的,恐怕还远远不止步于此。(中国台湾网网友 谢伟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