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解大学生孤独感岂能只用“小黄鸡”?

时间:2013-02-17 15:56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喜欢和你聊天,关注我之后在状态里@我或者回复我,我就会去回复你哦。除此之外,也可以开小窗和我私聊哦。”如此健谈的“小黄鸡”日前在网上实实在在火了一把,面对各种网友的“调戏”,小黄鸡的回答总是充满幽默感。(2月16日 人民网)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人们也每天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但多数时候,人们是在跟屏幕交流,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人。人们在社交网络更新自己的心情、动态、行程,网络上熟悉的陌生人取代了熟稔的亲朋好友。而现如今网络上被众多网友亲睐的“小黄鸡”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欢,其主要原因是它自身的个性化。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聊天都是如此,人是在交流中学习与了解,机器也可以。而“小黄鸡”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小黄鸡”的走红也和当代大学生的孤独感也有一定的关系。

  据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一些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降低自信的重要原因。

  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过度依赖高科技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他们常常习惯于通过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等方式相互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导致彼此间的信任感降低,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孤独感。

  笔者认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他们在积淀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期望能够被社会或他人接纳与认可,渴求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友谊的滋养与爱情的抚慰,以从中获得激励、自信和归属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这些需求时常难以满足,因而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研究被试相比,孤独感表现得尤为强烈。

  所以说,“小黄鸡”的走红看似是一个软件的自动化的全新体验,但是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孤独感。其实每个人都有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解决孤独感。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面对这种孤独,要会自我调节,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去面临社会现实,这应该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在孤独中学会成长,这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高校应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探究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最大限度地消除大学生的孤独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在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方面调整锻炼自己,以摆脱孤独心理对自己的干扰。总之,让大学生远离孤独,保持健康心理需要来至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努力,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中国台湾网网友 袁宝)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